【记者手记】汗水挥洒青春路 铸就办学里程碑——我校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首战告捷 16名研究生圆满毕业

发布时间:2015-06-19

学生记者 刘艳红
窗外阳光正好,窗内精彩绝伦。在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会议室,宜春学院首届药学硕士研究生正在做最后的毕业流程——论文答辩。三年里付出的汗水与泪水在此刻都化成满满的自信,他们认真阐述着各自的毕业论文,面对专家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他们面露坦然,准确作答。
生活是一方沃土,你播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在答辩现场,他们的精彩表现获得专业答辩委员会及在场教师的频频点头,顺利的通过了毕业答辩。
三年光阴稍纵即逝。过去那些穿梭在实验室孤单寂寥的身影,那些反复修改论文的时刻,那些与队友、老师同肩并战的岁月,在此刻都鲜活了起来,他们的脸上洋溢从内心深处散发出来的笑容。
辛勤耕耘 初露不俗实力
2012年9月,16名来自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学生来到宜春学院,开始了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他们的入学昭示着作为赣西地区办学历史最长、学科门类最全的宜春学院,办学层次开始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作为宜春学院首届研究生,他们表现十分出色,在仅仅三年时间内发表专业论文21篇,其中SCI收录8篇;申请专利5项;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提交会议论文5篇;申报江西省研究生创新课题10项,参与20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2013年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落地计划项目2项。如今,16名学生完成了在宜春学院的三年学习生涯。
12级药学硕士研究生刘世文在他三年研究生学习中申请了2项专利,发表学术研究论文6篇,其中SCI收录3篇,累积影响因子达7.0,并且有一篇论文的影响因子达3.5,现已被东华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他非常内向,我每次在跟他讲理论或实验操作时,他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但从后期的实验结果来看,他其实都已经领悟,并且也有自己的想法,懂得触类旁通,”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研究生导师郭孟萍感慨地说道。不善言辞的刘世文在采访时一直默默的坐在后面,也不会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是专注而认真在倾听他人的发言,生活中他与做研究时的他已经融为一体。
三年的艰辛探索与实践初见成效。首届16名毕业研究生中有三名分别被上海交通大学、东华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其余的学生投身药学实践或专注药学教育,所有同学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归宿。


   
风雨同舟  前行的脚步铿锵
实验研究是一门枯燥的学问,虽然讲究独立自主,但它并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学校、老师、同学都在这场战斗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自从学校开展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工作以来,学校在毫无经验借鉴的情况下,不断探索,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导师队伍和实践平台建设。同时,在经费方面,提供了充足保障。
“药学硕士研究生作为我校唯一的一支研究生队伍,学校就像对待独生子女一样,他们的衣食住行、学习情况都是我们关心的重点。特别是首届研究生,我们一直在摸索,积累经验并及时改变思路。三年来,不断召开研究生的相关会议,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研究生学习发展的文件。”研究生处副处长李剑向记者说到。
为了学生有更好的发展前景,郭孟萍教授指导四个学生申请专利,虽然过程艰辛、曲折,但是在她事无巨细的帮带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四个学生都成功申请了发明专利,郭院长还出资缴纳了所有专利的申请费用。学生谈论她时,言语中充满感激。
亓亮是12药学硕士研究生班的班长,他告诉记者“我们在论文写作,尤其是国际投稿英文论文写作时,语法问题多数都是请导师后期帮忙修改的,我的导师郭孟萍教授作为化生学院的院长,平时就有很多的日常事物需要处理,但是她经常双休日为我们讲解论文,熬夜一遍又一遍地帮我们修改论文,毫无怨言” 。
研究生学习实行的是导师负责制,导师在其中起着领路人的角色,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必须对自己负责,找准目标,不能忽视、敷衍,才能学有所成。
他们多数人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刚为在实验室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而激动兴奋时,也许就得承受论文被期刊退回的消息。
录取了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博士的亓亮告诉记者:“我的一篇论文,从2013年10月开始投稿,直到今年1月才被德国《应用化学》杂志录用,历时1年多,中间经历了三四次的退稿,我一度想放弃,但在导师的指导下,经反复修改、补充实验数据,最终被国际权威杂志发表”,亓亮打趣地说道,“这件事都已经成为我们同学之间笑谈的话题。”
享受生活 迈入美好未来
在三年的研究生生活中,实验和论文充斥着他们所有的时刻,总有做不完的实验,写不完的论文。
宿舍、食堂、实验室,常年三点一线的生活单调而缺少乐趣,但他们都会适当调试自己的状态,为简单枯燥的生活增添一抹色彩。三五伙伴相约打打乒乓球,来一场速度与激情的较量,或者在闲暇时,逛逛菜市场,做一顿丰盛的晚饭犒劳自己。
16名研究生当中有三人是在宜春学院就读的本科,他们熟悉学校的生活环境,然而其他同学却是来自五湖四海,“刚到宜春学院时,我心里是有些许失落的,当时宿舍还没有装上热水器,食堂的饭菜种类多样,样式精美,却不符合来自北方的胃口。但一步步走来,在学校的关怀和老师们的关心下,我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并且学会享受其中的乐趣。”亓亮在回忆刚进校门时说道。
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活已经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并对于未来,他们有着无限美好的憧憬,孙寅田:“进入医院工作后,发现自己实践经验很缺乏,希望可以尽快转换角色,早日投入到医院工作实战当中。”乐佳美:“我希望博士毕业后能进高校工作,为人师表,桃李满天下。”亓亮:“我博士毕业后的愿望是进企业工作,响应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号召。”
作为宜春学院首届应届生,“厚德、尚能、博学、笃行”的校训已经成为他们不可磨灭的印迹,他们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三年的研究生生活,以一颗胸怀社会的心去面对未来,祝愿他们带上学校的祝福一路前行,勇攀高峰!
(责编: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