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通讯员 张素欣 杨小龙 刘起雯)11月16日上午,初冬的暖阳映照着充满活力的校园,宜春学院体育馆内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2023级体教温芳荣、2023级思政康博文正在为14名特需儿童开展精心设计的“特需儿童运动赋能成长营”系列公益课。该课程以体能运动助力特需儿童成长,同时让陪伴他们的家长得以暂缓压力,“喘口气”。

“特需儿童运动赋能成长营”作为宜春学院“心智障碍儿童家庭喘息服务”项目的核心实践环节之一,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素欣、体育学院杨小龙,联合宜春启慧康复教育发展中心特教感统师吴骄阳共同指导,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音舞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携手参与服务。成长营聚焦 10 余名涵盖孤独症、发育迟缓、唐氏综合征等类型的特需儿童,持续开展每周一次的运动赋能课程。一个多月以来,课程收获特需家庭的一致认可与好评,成为助力特需儿童快乐成长、赋能大学生实践提升的双向成长平台。

障碍走,挑战平衡,小小的身影在志愿者一对一的陪伴下,从摇摆到稳健踏出的每一步,都是战胜内心恐惧的勋章;开合跳、老虎爬,记不住动作没关系,身旁总有及时的辅助与鼓励。在这里,每一次尝试都被看见,每一次进步都被喝彩。在这里,运动是媒介,耐心是语言,见证着协调性与自信心在汗水与欢笑中,悄然生长。
“我孩子特别喜欢来这里上课!”一位家长动情地分享,“有一次下雨,我说咱们请个假吧,孩子却坚持要来。真的很感谢宜春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提供了这么专业又有爱的课程,我们家长看着孩子每次在运动中收获点滴进步,打心眼里高兴。”

体育教育专业的温芳荣参加喘息服务已经一年多了,从一位喘息服务的普通志愿者到“特需儿童运动成长营”的任课教师,从志愿者到老师,身份虽然变化,责任却在加深。以前,我是一双“辅助的手”,确保安全、给予鼓励;现在,我更像是孩子们的“引路人”,用专业为他们铺就一条通往自信的成长阶梯,亲眼见证胆怯化为坚定,陪伴他们一步步超越自己。我终于深刻体会到,体育不仅是身体的训练,更是给予个体赋能生命能量。

音舞学院志愿者王鑫泓认为:帮助他们的过程,是双向成长,我给予微光,他们却用乐观与坚持,照亮了我对生命的认知,让我懂了包容与尊重的重量。

未来,宜春学院“心智障碍儿童家庭喘息服务”项目团队将持续拓展运动赋能边界,融合体育、特教与思政,开发更适配的课程,为特需儿童家庭铺就希望之路,为高校学子提供更多实践育人的平台,让高校的担当,成为引领社会支持与家庭赋能之路的灯塔。
图文一审 张素欣
图文二审 杨小龙
图文三审 于 梅
责任编辑 郭铭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