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 供稿)为引导学生深刻认知土地科学与技术科学的价值内涵,扎实掌握乡村规划的核心要义,以更好地将专业知识服务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10月22日下午,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在青年发展中心学术报告厅开展土地科学与技术科学前沿专题讲座。本次讲座邀请了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蔡海生,土地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徐喆、何庆港作为本次讲座的主讲人,土地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及学生倾听。
蔡海生首先重点解读了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18号文件、“五级三类”的规划体系和 “三区三线”的规划框架。他强调,土地利用规划需兼顾自然属性与社会经济属性,通过承载力评价与适宜性评价实现科学布局。而村庄规划为“多规合一”的详细规划,需承接上级要求,既要保障耕地与生态红线,又要贴合村庄特色,满足村民生产生活需求。针对乡村规划落地难点与转型方向,蔡海生提出了“管理+参与+数字”三维转型路径,管理层面需衔接投资方保障项目经费,避免规划“蓝图化”;参与层面要深入田间地头调研,保障村民知情权与话语权,让规划更接地气;数字层面则需掌握地理信息处理软件,借助卫星图片、3D可视化技术提升规划直观性与可操作性。通过详实的资料和数据分析,让同学们对土地学科有了更加深入和系统的认识。

随后,徐喆梳理了江西省村庄规划从“多规冲突”到“多规合一”的转型过程,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试点阶段构建技术体系1.0并开展村庄分类;有序推进阶段评估编制需求、启动“五年行动”并升级至技术标准2.0;实用提升阶段则形成“五分法”成果。让师生们对当前国土空间管理的政策框架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

何庆港从实际案例入手,以“村庄规划为何而谋、凭何展开、以何为要、如何落地、有何经验”五问为框架,深刻解读新时代村庄规划编制要点。通过理论结合案例的讲解方式,使复杂的规划体系变得清晰易懂。
最后,土地科学与技术专业负责人杜国平对三位主讲人的分享表示感谢,他指出,本次一系列讲座从多方面分析了新时代乡村规划的深刻内涵,地方实践进展与挑战。他希望土地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子可以有效地将本次讲座内容与专业学习、实际应用相结合,成长为兼具理论素养与实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此次专题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加强了土地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对专业价值的认知,更明确了专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结合方向。未来,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将持续聚焦土地科学与技术领域前沿动态,助力学生提升专业本领,以扎实学识为乡村规划提质、乡村振兴提速贡献青春力量。
图文一审 王宜平
图文二审 南建忠
图文三审 王俊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