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何杰 学生记者 朱世弘 周世荣 俞淳宝)
“宜春学院,我们回来了!”
“母校的一草一木还是如此的熟悉,环境越来越好了!”
“今天带着孩子一起,回到阔别已久的母校,心情真的很激动!”
......
金秋十月,丹桂馥郁。10月2日,宜春学院“母校喊您回家”首届校友开放日在学府、厚德、北校区三个校区温情启幕。数百名校友跨越山海,从全国各地奔赴而来,重走沁湖畔的林荫道、重温食堂里的老味道、重聚教学楼的旧时光,在与母校的重逢中,续写“宜春学院人”的专属记忆,感受“五宜特色”大学建设的欣欣向荣。
上午9时,学府校区南门已是一片热闹景象。身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们用一句句“欢迎回家”迎接校友。外国语学院校友成志科刚下车,就被校门口的校牌吸引,他快步走到签到墙前写下名字,指尖触碰到墙面的瞬间红了眼眶:“看到‘宜春学院’这四个字,就像回到了当年在学校努力奋斗的时光,那种为梦想拼劲十足的感觉一下子就回来了。”
签到结束后,校友们或结伴走进校史馆,或返回曾经就读的学院。在校史馆内,珍贵的老照片和校史文物前挤满了驻足的校友。“你看这张运动会照片,我当时就在这里!”“我们刚来的时候,凌云路的树还是小树苗,现在已经长成参天大树了!”“上次刷到母校的视频,看到凌云路绿树成荫的样子,我还跟家人感慨,母校的变化真是太大了!” 校友们你一言我一语,从课堂上的趣事聊到宿舍里的夜谈,从食堂的招牌菜说到操场的篮球赛,细碎的记忆在交流中拼凑成完整的青春画卷,校史馆里的笑声与暖意,仿佛将时光拉回了那些青涩又热烈的求学岁月。
10时30分,校友见面会在教学大楼三楼学术报告厅准时开始。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蔡海生,校党委委员、副校长余新卫参加见面会,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邱家明主持见面会。会前播放的学校宣传片,用镜头展现了母校近年来在学科建设、师资力量、校园环境等方面的建设成果。
“母校的每一步发展,都凝聚着一代代宜春学院人的奋斗;每一次跨越,都离不开校友们的关怀与支持。”“母校是校友永远的底色,校友是母校行走的名片,昔日你以母校为荣,今日母校以你为荣”蔡海生走上发言席,围绕“宜春学院,我们共同的家园;宜春学院,我们共同的事业;宜春学院,我们共同的未来”向校友们介绍学校发展成就,“当前,学校锚定‘三步走’发展战略,全面打造‘五宜特色’大学,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水平‘三个显著提升’......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全体师生的努力,更是校友们在外打拼为母校赢得的荣光。”
随后,曾在宜春师专中文系任教的李小玲老师率先分享。如今已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的她,回忆起在母校的岁月满是感激:“1997年学校筹备专升本,系主任把‘文学概论’这门核心考核课交给我这个三十出头的青年教师,还说‘我相信你’。这份信任,是我后来在学术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底气。” 她动情地说,自己虽不是宜春学院毕业的校友,但这里却实实在在地培养了我。“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却只在最美好的年华,于这个最美好的地方,度过了人生中最珍贵的岁月。”
“从母校走出去,我始终记得‘厚德、尚能、博学、笃行’的校训。”2001 届中文系校友、江西日报社宜春分社副社长邹海斌的分享,让现场校友深受触动。他回忆起大学时老师一字一句帮他改稿的经历,“正是那份严谨的训练,让我在新闻行业里始终坚守真实与深度。” 这些年,他不仅采写了母校多名学子的励志故事——为患白血病学生袁玉梅募集捐款100多万元,报道残疾学生欧阳美芳的“轮椅大学梦”,还发起成立宜春市微爱公益发展中心,用行动践行母校教给的“厚德”担当,“身为‘宜春学院人’,我永远以母校为荣。”
“学长学姐的故事,让我对‘成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校生代表、音乐舞蹈学院2023级学前二班陆秀文的发言充满朝气。她分享了自己加入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后的成长:带领团队完成 20 场社区服务,组织“考研送考”“绿植领养”等活动,“在为考研学长学姐准备爱心早餐、提供‘点对点’闭环运输时,我明白了‘被需要’的幸福。未来,我们一定会以学长学姐为榜样,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母校于我,是一种美丽的‘意外’。” 临床医学院周金娟老师既是2006届校友,也是任教近二十年的教师。她坦言,当年她曾带着不甘与失落踏入校园,是母校的包容温柔地接纳了她。“半工半读拿下专业第一,留校任教后从普通教师成长为省级金牌教师、省级高层次人才,主持国家级一流课程项目……”周金娟的经历让现场不少人动容,“母校留给我的不只是知识,更是价值的重塑。现在我常想‘能为学生留下什么’,我希望像母校培养我一样,帮助更多学子找到人生方向。”
最后发言的陈建兵校友,用自己的奋斗故事诠释了“宜春学院人”的韧性。从2000级物理专业学生,到如今的百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始终记得母校的教诲:“‘厚德、尚能’的校训,是我创业路上的指南针。现在我作为丰城校友会会长、南昌校友会秘书长,最开心的就是组织校友们常回母校看看,为母校发展出一份力。”
上午12时许,参会领导、校友与师生代表移步教学大楼大门口合影,相机快门按下的瞬间,定格下这场跨越时光的团圆。午餐时分,学校食堂推出的“校园味道”成了热门打卡地。糖醋排骨、番茄炒蛋……一道道熟悉的菜品,让校友们找回了青春的滋味。“还是熟悉的味道,一点都没变。”校友们笑着谈到。
下午的校园巡礼中,校友们的脚步格外缓慢。在曾经上课的教室,他们轻轻抚摸课桌;在沁湖畔的长椅上,与老同学合影;在运动场边,回忆当年挥洒汗水的球赛。各教学院也精心组织了校友座谈会,座谈会上既有对青春往事的追忆,更有对学校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的深度探讨,成为校友与学院双向赋能的重要纽带。
据了解,本次开放日共吸引数百名校友参与,是宜春学院首次大规模校友返校活动。学校招生就业处(校友事务中心)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定期举办校友开放日,搭建更多交流平台,凝聚校友力量,共促母校发展。
“走进宜春学院,就是一家人。” 这个金秋,沁湖畔的相聚虽短,但“宜春学院人”的故事,仍在继续书写。
图文一审:袁璐
图文二审:徐天兰
图文三审:詹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