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红色足迹 赓续非遗文脉——宜春学院青年学子万载行厚植爱国情怀

发布时间:2025-09-28浏览次数:10文章来源:宜春学院

本站讯(记者何杰 甘点江 学生记者 谌妤 张雨涵 杨奕)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从革命历史与地方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之际,9月28日,我校组织各基层团委书记、“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学员、校院两级学生骨干、“融媒先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队员,在校团委书记张峥的带领下赴宜春市万载县开展“寻访红色足迹 赓续非遗文脉”主题研学活动。同学们先后走进湘鄂赣革命纪念馆、文宇阁、万载祠堂,并观赏特色烟花秀,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初心使命,筑牢爱国思想根基。

研学首站聚焦红色记忆,同学们走进湘鄂赣革命纪念馆,在历史的长河中探寻革命先辈的爱国足迹。馆内“风雷动·湘鄂赣星火燎原”“旌旗奋·根据地蓬勃发展”“炮声隆·反‘围剿’浴血奋战”“夜深沉·游击战艰难岁月”“汇洪流·驱日寇御敌救亡”五大展区,以文物、史料、场景复原等多元形式,生动再现了湘鄂赣军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浴血奋战的壮阔历程。同学们认真聆听“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故事,深刻体会到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不少同学在展区前驻足沉思,纷纷表示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将爱国情、强国志融入日常学习与生活中。

离开纪念馆,研学队伍来到文宇阁,在知识海洋中拓宽爱国视野。这座图书馆内藏书种类丰富,不仅收录了全国各地的地方志,更涵盖历史、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同学们穿梭在书架之间,或翻阅地方志了解祖国各地的历史文化,或研读红色书籍感悟爱国人物事迹,在文字中感受祖国的辽阔与文化的深厚。在红色故事分享环节,学生骨干唐琦、陈思宇,以及第十九期省大骨班学员王洪樑,依次向同学们分享了红色家书的故事。24中文一班钟烨华表示:“此次研学,文宇阁成为我们汲取知识、涵养爱国情怀的‘第二课堂’。爱国不仅要铭记历史,更要以知识武装自己,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

研学的文化篇章在万载古城徐徐展开。作为以万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赣派建筑风情为核心的文化地标,万载古城完整保存着明清至民国时期的珍贵遗存,构成了中国保存较完好、极具赣西文化特色的古建筑群。同学们重点走进郭氏宗祠与绿阴公祠,近距离感受赣派建筑的独特魅力。祠堂内雕梁画栋、木构精巧,精美的木雕遍布梁枋与门窗,既有“家国同构”的传统礼制内涵,又融入了万载本地的工艺特色。大家驻足观察祠堂的建筑格局,聆听讲解员介绍宗祠背后的家族故事与民俗传统,在触摸古建筑肌理的过程中,不仅读懂了赣派建筑的匠心,更深刻理解了其中蕴含的“尊祖敬宗、家国相依”的文化基因,让爱国主义教育在文化寻根中更添厚重感。

随后,璀璨夺目的万载烟花秀震撼上演。夜幕下,各色烟花腾空而起,在天空中绽放出绚丽的图案,光影交织间,将万载的夜晚装点得格外迷人。同学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这精彩瞬间,在视觉盛宴中感受万载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次万载红色研学活动,以红色教育为核心,以文化体验为载体,让爱国主义精神在青年学生心中落地生根。未来,宜春学院将持续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通过更多“走出去”的研学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图文一审 何 杰

图文二审 徐天兰

图文三审 张 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