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韵乡情 文化惠民——宜春学院校地共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走进宜丰

发布时间:2025-05-23浏览次数:101文章来源:宜春学院

5月22日,宜春学院“校韵乡情 文化惠民”——校地共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走进宜丰县城东学校、宜丰县同安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通过主题演讲、情景演绎、人物讲述等多元形式,为当地师生及群众送上了一场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具的文化盛宴。


文艺巡演讲好红色故事

本次活动以“中华经典行 赣鄱好声音”为主线,串联起江西红色历史的璀璨篇章。主题演讲《追光》,生动讲述了宜春水江红色故事中刘梓华、周鹏的英勇事迹;主题人物讲述《红土地上的坚守》,详细介绍了宜丰三位英雄人物熊雄、吴文清、钟树新的感人故事;情景剧《烽火里的经纬诗》,通过演绎方志敏和妻子缪敏的革命足迹,带领观众感受先烈们的家国情怀;《烽火黄沙战旗红》等节目,从不同角度呈现了赣鄱大地的红色历史。

展演中穿插的赣鄱红色知识问答环节,尤其是师生齐诵《贺黄沙大捷纪念碑落成》,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宜丰县城东学校八(8)班的吴欣玥同学在活动后说:“听了这些英雄故事,我深受触动。熊雄为理想信念的无畏牺牲,黄沙大捷中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都让我深刻领悟到红色精神的力量。我会努力奋斗,成为追光的人。”


校地共建赋能文明实践

本次活动由宜春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宜丰县委宣传部、宜春学院党委宣传部、共青团宜春学院委员会联合主办,是宜春学院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合 “四个100” 文化导师下乡计划,深化校地共建的生动缩影。作为江西省15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试点高校之一,宜春学院将文明实践纳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和学校发展规划,建立资源共享与项目协同机制,通过校地融合联动开展理论宣讲、文化传承、科技赋能、志愿服务等文明实践活动,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基层文明实践注入专业资源与创新活力。

“四个100”文艺导师、宜春学院教师刘川及新闻传播教学团队将理论宣讲与文艺创作、舞台表演有机结合,在前期深入宜丰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搜集大量资料、创作了《红土地上的坚守》等本土特色节目,又携同宜春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师生组成的宜团红“赣鄱红色文化宣讲团”排练、巡演,他们珍惜每一次实践机会,在社会大舞台上实现了专业能力提升与红色文化滋养的双向奔赴。

文化惠民助力乡村振兴

“本次校地共建活动很有意义,把文化大餐送到群众家门口。”宜丰县同安乡宣传委员陈芃浩负责当地文明实践所的日常管理,他坦言,“校地共建模式为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注入了专业力量。比如高校教师在理论宣讲、文艺汇演等方面就能为我们提供指导。”后续,他们将结合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让红色基因与乡土文化同频共振。

宜春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已初步形成“项目化设计、品牌化运营、持续化推进”的工作格局。2025年以来,学校通过“四个100”文化导师下乡、“雷锋月”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五宜四季”校园文化建设等载体,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近50场次,覆盖师生及群众2万余人次,推动文明实践从“单点突破”向“全域覆盖”拓展。宜春学院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平台,深化“大思政课”建设,让高校智力资源与基层文化需求精准对接,为乡村振兴和文化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本站记者 晏亚芳 )


图文一审 袁 璐

图文二审 何 杰

图文三审 敖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