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马克思主义学院 供稿)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关注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红一角”青年志愿者喘息服务团队与宜春市精协等单位共同举办了孤独症日系列主题活动,倡导构建孤独症共融社会,践行“大思政课善用之”,以志愿行动助推文明宜春建设,赋能自身成长。
科普讲座:打破误解 构建孤独症共融社会
3月22日、2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红一角”喘息服务志愿团队指导老师张素欣受邀在宜春幼专和宜春学院分别开展了一场面向大学生的有关孤独症的科普讲座。
讲座中,张老师重点围绕孤独症的定义及核心特征、常见误解、孤独症家庭面临的困境、沟通技巧及问题行为应对策略等内容,以严谨的科普知识,消解人们对“星星的孩子无法沟通”的刻板印象,用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经验介绍与孤独症人士沟通的技巧,大家听得津津有味,现场案例分析与提问环节,互动热烈,在积极探索与孤独症儿童沟通策略的回答中,误解和偏见逐渐被打破。科普讲座让大学生理解到孤独症不是病,而是神经发育多样性的一种表现。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朱向华发言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朱向华介绍了“红一角喘息志愿服务”的动因与成效,他鼓励青年大学生在助残公益实践中汲取营养、助推文明建设;志愿者的分享让同学们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孤独症共融社会的支持者,小宇妈妈的真实故事告诉人们:孤独症并不可怕,爱与支持可以让孤独症儿童跨越障碍融入社会。
喘息青年志愿服务:融化孤独
4月2日下午,“红一角”喘息志愿服务队与宜春市精协等单位共同开展的“相信我,小碗面,大成长——2025自煮心青年大赛”决赛在宜春市第三人民医院温情启幕。现场,袅袅热气裹挟着米粉的香气升腾而起,志愿者代替家长陪伴心智障碍青年(简称“心”青年)参加煮粉决赛,专注与期待的氛围,奏响了爱与成长的旋律。
从最初穿戴烹饪装备时的手脚无措,到熟练完成煮面流程的自信满满,“心”青年们在志愿者的悉心引导下,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更收获了面对挑战的勇气。
决赛现场,气氛热烈又紧张。“煮粉大赛”成了“心”青年展现自我的高光舞台。锅中热水翻涌,他们神情专注,小心翼翼地将米粉投入锅中。志愿者们时刻陪伴在侧,或是用手势提示步骤,或是投以鼓励的微笑。每当看到“心”青年做得好的地方,志愿者们都会及时给他们大大的赞扬,“心”青年们更加信心百倍地投入比赛。类似的温暖互动,在现场不断上演,成为活动中最动人的瞬间。
当一碗碗香气四溢的米粉出锅,评委们开始认真品尝、打分。随着评委宣布获奖名单,现场掌声雷动。几位获奖的“心”青年,带着自豪的笑容登上领奖台。志愿者们的热情和专业陪伴,也赢得在场其他单位领导的高度评价。宜春市第三医院副院长、精协主席万邵兰说:“宜春学院的志愿者们用行动融化了孤独,他们让孤独症家庭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社会担当!”
马克思主义学院“红一角”喘息服务团队自2023年至今已开展了17场喘息服务,秉持“实践育人”的理念,服务了近100组家庭,建立了200多人的志愿者团队,以志愿活动助力高校服务地方,也开创了高校实践育人新形式,未来“红一角”喘息服务团队将持续深化“喘息服务+”模式,用关爱跨越障碍,以实践促进大学生和孤独症青少年的双向成长,努力构筑一个充满爱与包容的和谐社会。
图文一审:张素欣
图文二审:徐天兰
图文三审:朱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