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特约通讯员 燕齐)12月16日,第四届地方高校利用红色资源铸魂育人暨大中小学红色文化教育一体化建设研讨会在宜春学院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湘鄂赣苏区发展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市委、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领导、省内外大中小学教师代表、红色名村党支部书记、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教学基地负责人、大学生代表等300余人参会。
开幕式由宜春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余新卫主持。宜春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蔡海生致辞。他强调,红色资源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中具有独特价值,利用红色资源铸魂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也是地方高校的重要而神圣的使命。宜春学院一直致力于挖掘和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体系,融入一二三课堂各环节,取得较好成效。相信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将进一步推动学校在红色文化教育更深入地探索与实践,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嘉宾等能够深入交流、凝聚共识,为宜春学院乃至全国地方高校的红色文化教育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宜春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蔡海生
宜春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余新卫
宜春市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智勇讲话。他指出,市教体局对红色文化教育高度重视,指导宜春市大中小学校在推动红色文化教育一体化方面不断探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阶段性成果,他充分肯定宜春学院在推动各学段红色文化教育衔接与协同方面的探索创新和成效,表示将继续大力支持全市各学段学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教学,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格局,让红色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结果。
宜春市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
学术交流分为主旨报告和大会发言两个阶段,来自政府职能部门、科研机构、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的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围绕红色资源的发掘、红色文化教育一体化建设、思政教育创新等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为现场听众带来了一场丰富的学术盛宴。
主旨报告阶段,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原分管日常工作副院长梅黎明以《弘扬红色革命历史,做好大中小学红色文化教育一体化建设》为题,深入剖析了红色革命历史在当代教育中的重要价值。他强调要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精心设计课程内容与教学活动,形成循序渐进、有机衔接的教育链条,使红色文化教育在各个学段都能精准发力,深入人心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原分管日常工作副院长梅黎明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原副局长薛庆超在“大力发掘红色资源,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报告中,强调了党史研究对于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作用。深入剖析了在以党史研究为依托弘扬红色文化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若干问题。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分析红色文化现象,深刻理解红色文化所蕴含的历史必然性与时代意义,使红色文化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原副局长薛庆超
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湘鄂赣苏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范松仁
大会发言阶段,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渠长根教授、上饶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冯会明教授、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李昭亮博士、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李婷博士分别发言,聚焦红色资源铸魂育人和大中小学红色文化教育一体化,共同交流讨论、促进提高。此外,来自中小学教育一线的领导和教师也分享了在红色文化教育实践中的创新做法和宝贵经验。
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渠长根
上饶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冯会明
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李昭亮博士
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李婷博士
宜春三中政治教研组组长张国章
宜春数圆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尚琼
宜春一小党总支书记张志红
宜春市文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李淑琴
宜春学院科研处副处长、湘鄂赣苏区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霞
学术交流阶段结束后,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朱向华做小结。他充分肯定了本次研讨会的重要意义和取得的丰硕成果。他强调,要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增强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责任感、使命感,进一步勇于探索、善于创新、勤于总结,进一步加强交流、通力合作、群策群力,为发挥红色文化在大中小学立德树人工作中的特殊重要作用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朱向华
与会专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红色文化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红色文化教育将在祖国大地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又讯:16日下午,与会专家学者前往洪江镇实地考察调研,在优秀校友、袁州区洪江镇党委书记欧阳韵、古庙村党支部书记罗仲的陪同下,先后参观洪江镇东南村郑谷草堂、古庙村红色展览馆、南惹古村,深入了解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与红色资源,亲身感受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与教育传承中的独特魅力。
图文一审:李 霞
图文二审:徐天兰
图文三审:朱向华、范松仁
责任编辑 宋子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