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春华秋实耕沃土,丹心向党育新人 ——专访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优秀教师江风云

宜春学院发布时间:2022-11-14

本站讯(实习记者 丁金艳)问起任教班级的学生,她对答如流,每位同学的学习状况、兴趣爱好、学习习惯都装在她的心中;谈起教学改革,她侃侃而谈,从教学内容重构、教学形态变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创优,每一个过程她都信手拈来;谈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她说,作为教师,愿付出百倍的努力为学生点亮一盏灯,照亮学生前进的路,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说到服务地方,作为科技特派员,她表示能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为企业服务,也是自己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的职责。

她从教23年,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牢记“立德树人”使命,潜心教书育人。在教学过程中,“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全国慕课大会优秀教学案例获得者,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优秀指导老师,宜春学院“金牌主讲教师”、宜春学院优秀教师。她——就是宜春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的江风云老师。

初心无悔来时路,秉德育才终不倦

在教师这一职业并不“吃香”的上世纪90年代末期,大学毕业后的江风云怀着一颗年轻而热情的心,来到当时的宜春师范专科学校工作,开始了她教师职业的人生之路。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她发现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于是在2004年考取硕士研究生,2007年毕业后又毫不犹豫地再次回到宜春学院工作。

讲台是有魔力的。站在上面,江风云可以“火力”全开,用最饱满的热情和激情上好每一堂课,用最真诚的心意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备课对我而言有两个层面,备内容和备学生。”对于听课的学生,江风云的目标是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有参与感、课后思考有收获感、课程结束有成就感,而串好“课程线”则是她授课的诀窍。“有层层深入的问题线、有生动鲜活的故事段、有亮点主题的升华点,一节课的内容就准备好了。”娓娓道来的不止是授课秘籍,更是江风云对课程负责、对同学负责的师者之心。

“择一事,终一生”是江风云的人生写照。怀着“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的初心和“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教育梦想,江风云在机电系的一线教学岗位上默默耕耘,弹指间,已是二十三载。“一件事情,如果你认准了,你就尽力去做,坚持去做,总会有一天会得到好的结果。这些年走过来,也有过彷徨、有过无助,不过我坚持一直在往前走。只要我的精力允许,我会一直往前走的。”

潜心于课程思政,做“四有好老师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江风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牢记教师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她所在的省级教学团队——“智能制造新工科教学应用型团队”通过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设计教学方法,建设教学资源等多途径、方法来实现课程思政目标。构建“三个层面、一条主线”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与“贴近生活、一章一品”的思政案例库,在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上设计“五步反馈式”教学法和“五问五答”学习法,在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上成立两个综合教学平台,同时引进学科竞赛实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江风云始终把“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作为自己的从业准则,“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在现代知识激增的情况下,教师的这“一桶水”还得经常更新,要成为一眼“活泉”。在近四年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中,江风云在《电工与电子技术》等三门专业核心课程中采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翻转教学,独创了“线上拉力赛式管理,线下‘五步式’教学法”,极大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受到学生一致好评,主讲的课程取得实质性改革成效,其中《电工与电子技术》获批江西省线上一流课程,《电器控制与PLC控制技术》获批江西省线上线下一流课程、教育部全国慕课大会优秀教学案例。

今年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在伟大党旗的感召下,江风云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希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入党,用忠诚和担当向党交出合格答卷,报答党的培养之恩。

产教融合探索者,教书育人排头兵

“我们要主动担当作为,利用假期时间深入生产一线去寻找问题,沉下心来与企业同心协力开展技术创新,帮助企业攻克难关,同时让我们老师的科研成果能够落地。”江风云担任宜春市驻企科技特派员,多次深入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为企业研发“生产线数据采集系统”,解决“重型机械检测技术”难题,研发“MQS1800同步带/同步轮对中型磨边机”并获批省级重点新产品两项。利用周末、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实地研学”,鼓励学生发现真问题,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与社会需求结合紧密,让企业技术上的问题成为课堂教学鲜活的教学资源,让课程教学活起来,服务企业与课堂教学形成良性循环。“教师的工作重点永远只有一个,就是学生,科技服务及实践所取得的成果最终还是要反哺到课堂教学中来。”

“高校的人才培养应以产业的需求为导向,校企共建,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人才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产业案例场景对接,最终形成教育与产业间紧密衔接的产业数字化人才供应链。”近年来,我校秉持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初衷,紧跟国家政策引导,依托专业专长搞科研,脚踏实地求创新,在科研创新成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正因有千千万万个像江风云一样在教育道路上步履不停的教师,汇聚成为教育、人才、科技、产业体制改革的新动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才有了坚实的技术技能支撑和人才保障。

审核 张海帆

编辑 何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