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梦,十年征程谱华章;锐意改革,砥砺奋进再起航。党的十八大以来,数学与计算机科学(软件服务外包)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承“厚德、尚能、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走“内涵发展、融合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之路,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教融合、社会服务等方面持续创新,争做标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对接社会需求 优化专业结构
2012年,为顺应以IT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依托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成立了江西省高校唯一的软件服务外包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自此进入校企协同育人发展历程。2021年,为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助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地方经济与新兴产业的协调发展,在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软件服务外包学院基础上成立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实行“三块牌子”合署办公,翻开了学院发展的崭新篇章。
十年来,学院着眼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坚持“做强优势专业、升级传统专业、淘汰劣势专业、发展新兴专业”的专业发展与建设理念,紧贴市场需求、产业需求科学规划专业,及时调整招生专业和专业方向,不断优化专业结构。2016年,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进行升级改造,开设大数据方向,并于2021年启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招生。2022年,开设人工智能专业,停办网络工程专业。
深化教学改革 搭建科研平台
十年来,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新工科项目建设为契机,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在教学、科研、专业与学科建设、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社会影响日益扩大。
学院2017年、2019年连续两届荣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20年、2021年分别获批省级教学团队2个、江西省一流本科课程2门;教师参与江西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省级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服务外包)”专业被列为江西省高校首批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数学与应用数学”为江西省品牌专业,2022年被教育部确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学院是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联合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实施单位,获批教育部校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9项。2012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宜春学院—中软国际基地”;2018年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确定宜春学院为共建人工智能学院项目试点学校;2019年学院被批准为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成员单位。十年来,学院始终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理念,学生参加各类学科专业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逐年增加,获奖级别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和华文杯全国师范生数学学科教学能力竞赛等各类学科专业竞赛中获得国家一等奖、二等奖、省级一等奖150多项。
科学研究与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在博士数量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近年来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2016年获批宜春市地方产业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2019年获批江西省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项目——“江西省互联网+中医药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学院先后承办了江西省数学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江西省高校软件学院院长(系主任)联席会暨第二届软件专业学科联盟会、江西省高校第八届计算机学院院长(系主任)联席会、2021年全国粒计算与知识发现学术研讨会等。
推进协同育人 提高办学质量
十年来,学院在统筹推进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大传统专业建设的同时,坚持服务外包专业的特色发展,不断创新“产教融合,校政企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经过近十年的用心用情育人,办学成效在学生和家长中得以口口相传,生源数量和质量双双提升,学生规模由原来的600余人到现在的近1800人,服务外包类专业录取分数由最初的低于学校控制线19分到今年反超学校最低控制线2分。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在全省高校计算机学院中名列前茅,行业就业率达到85%以上高薪就业。2020年,学院与宜阳新区、宜春市大数据产业园、慧科教育科技集团、达内教育科技集团共同申报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地方高校IT人才培养“校政企”三方联动机制的探索与实践》获批,学院获得的两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均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教学改革成果。连续六年承办了江西省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办学质量得到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等八个厅局下文认可,并明确支持宜春学院服务外包学院发展。学院主动策应宜春市大数据产业发展,积极推进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建设,2021年,与宜春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宜阳新区及行业企业共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宜阳新区提供3000多平方米的教学场所,并投入1000多万元配套设施与资源参与产业学院建设。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数学与计算机科学(软件服务外包)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着力打造事业发展的“升级版”,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审核 胡红武
编辑 袁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