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2014年,我们创立了微信公众平台,这也标志着我们学校新媒体的问世,至今已经走过六个年头。”我校新媒体运营中心何杰老师感慨道。我校创办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让校运健儿风采的传播有了新渠道,良好校运文化传播有了新平台。
时光,承载着宗旨
“利用新媒体这个平台传播校运,就是展现校运较好的一面,向广大师生传递一种健康生活方式,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来不懈的追求。”当谈及新媒体校运内容推送宗旨时,新媒体运营中心何杰老师告诉笔者。通过回顾历年校运新媒体内容发布历程,可以发现其中承载和凝聚着一届届工作者不变的坚守与付出。
2015年10月29日,这是一个值得被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校运与新媒体第一次相遇,校运健儿的精神风貌以微信推文、微博新媒体的形式展现了出来。“天讯杯”田径运动会的开幕,立足于学生需求,注重客观报道性推文的推送,弘扬幕后工作者主题、赛事现场直播主题的微博等纷纷在新媒体上亮相。此外,新媒体也凸显出其趣味性优势,灵动丰富的内容也在其中发布。
2016年,在继承2015年优秀新媒体推送理念的基础上,侧重于报道优秀运动员内容,校运“飞人”打破了连续八年的尘封纪录,校运历史性一刻被记录在了推文中,发扬了优秀的运动员精神,同时该篇报道具有神秘色彩的标题吸引我校大批学子点开文章观摩学习。
2017年,微信公众号内容在保持灵动、活力的有趣推文基础上,将我校校训呈现于其上,同时注重于满足广大YCU学子的校运情怀,推出了怀旧式校运的推文,泛黄的老相册中承载着每一届健儿奋斗的记忆。
2018年11月7日,校运新媒体大家庭中又新添了一员——抖音。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为我校健儿风采的传播提供了又一个平台,运动场上鲜活的身影展现着不懈的拼搏历程。
2019年,校运新媒体又得到了新的发展,微信公众号采用新排版,使美观性进一步加强,推出“贰拾校运”这一标题开头的、具有纪念意义的微信推送。同时具有特写性质的微信图片穿插其中,充分展现了校运健儿拼搏的精神。
2020年,在这特殊的、疫情肆虐的一年里,即使延迟了校运会的开展,但新媒体依旧没有缺席,内容呈现多样化、精细化,秉持着用心做好每一篇文章的初心。
“新媒体为我校运动健儿风采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做加强内容引导,精选优质留言的工作,坚守不变的宗旨。”新媒体与运营中心何杰老师深情地说道。
创作,构思于当下
“创作的背后是一届届的传承,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记者站负责新媒体部分的每位成员,都会有一个从学习到精通的过程,紧跟学校新媒体宗旨,是校运推文创作的本质要求。”化生记者站微信公众号负责人刘雨琪向笔者说道。自新媒体在校运中流行以来,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积极响应我校号召,陆续在微信公众平台、微博、抖音等新媒体上推送优质、精选的文章,助力着我校运动健儿们自信的风采与拼搏运动精神的传播。“实际上,推文等新媒体的创作需要学习与灵感,所以在进行校运会推文创作的时候,我们会进行集体讨论,进行想法交流。”一次次具有独创性的精品推文,都离不开创作的灵感交流,一次次的建议和不懈努力助推着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变得更加完善。
“推文的创作包括了灵感构思和具体实践两个方面,要想做出精品的推文,就一定要为之付出努力。对于新媒体内容创作方面,要坚持创新与立意相结合、引导与趣味相结合,努力创作让同学们满意、爱看的精品内容。”负责人刘雨琪说道。
“我作为一名新媒体工作者,创作时的灵感迸发、与其他人思想碰撞带来的灵感火花,都为我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基础,我很热爱和享受这个过程。”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新媒体成员谢菁菁说到。对于创作者来说,新媒体创作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看到内容推送后的开心,还在于做了一次校运文化“传播者”的自豪。
展望,面向未来发扬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和在校生来说,新媒体可以说正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未来要面向用户需求,创作出优质的精品内容呈现给广大师生。”新媒体运营中心何杰老师向笔者说道。
随着网络普及力度的加大,合理利用网络和新媒体做宣传成为了当代青年人不变的话题,而利用网络合理创作出学生需要、青年爱看、内容丰富的优秀新媒体作品实属不易。对于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院内新媒体运营来说,负责人刘雨琪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新媒体工作中讲究一个潮流,同时也讲究一个引导,要紧跟时代潮流,通过潮流来加强校运健儿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导,这或许就是我们新媒体手段未来的发展所在。”
“新媒体有多种宣传手段,包括文字、声音、视频等展现着运动健儿状态的方式,要随着手段的进步紧跟时代潮流。对于选题来说坚持一个好的内容选择,在内容的描述上做到严谨,突出新闻性,这也是我想对校内新闻工作者说的话。”何杰老师娓娓道来,话语中饱含着一位新媒体工作者对未来校运风采传播的期待。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凌允华 梅剑 赖怡臣
审核 陶华蕾
编辑 喻轮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