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马克思主义学院 供稿)11月19日,赣西六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学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暨“形势与政策”课跨校集体备课会在我校举行。校党委书记李雪南莅会指导。他强调,学习好、贯彻好、宣讲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全党全国最大的政治任务,上好“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最好形式。本次集体备课非常及时、非常必要、非常有意义,通过集体备课集中智慧、集思广益,交换思想、分享经验、取长补短,在交流中深化认识、增长见识、达成共识。希望通过本次备课活动进一步提高赣西高校思政课教学水平,加强赣西高校在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方面的交流合作;希望思政课教师不满足于做“知识的搬运工”,而要努力成长为思想、理论和观点的创立者、教授者、传播者,充分发挥党的创新理论对大学生成长的政治引领、价值塑造作用。
本次跨校集体备课会旨在及时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落实教育部党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及《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指导意见》《江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口帮扶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的具体举措。
会议伊始,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范松仁教授致欢迎辞,他介绍了本次“形势与政策”课跨校集体备课会筹备情况,强调跨校集体备课会的重要意义。
本次“形势与政策”课跨校集体备课会设置了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主题报告。我校马院“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主任徐天兰博士作了题为“擘画蓝图 砥砺奋进——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主题报告。她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各个领域的时事和政策,以“人心”的角度为切入点展开阐释:走进五中全会,振奋人心;“十三五”成就,深得人心;“十四五”规划,鼓舞人心;贯彻全会精神,凝聚人心。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刻、内涵丰富,让大家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个环节是交流发言。分为指定发言和自由发言两个阶段。
在指定发言阶段,新余学院刘思疑老师分别从“读文本,悟精神”、“双循环,新格局”、“新产业,新机遇”、“遇变局,开新局”等四个方面介绍自己如何讲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她建议大家要把“天下事”讲成“身边事”,把“书面语”讲成“知心话”;萍乡学院何知老师提出七个“讲清楚”——讲清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和主要成果,召开背景,《建议》产生的过程、特点和亮点,“五条原则”、逻辑主线、核心要义等;宜春幼专肖亨达老师就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谈了自己的思考及所在学校的特色做法;赣西科技职业学院校党委委员、校长助理陈小刚老师从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联系实际、抓好落实等四个方面介绍了所在学校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具体做法;宜春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彭慧洁老师从“为何讲”、“讲什么”、“怎么讲”等三个方面谈了如何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与高职院校的学生实际相结合;我校马院张兴亮博士重点讲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一个亮点,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了新表述,“四个全面”的内在逻辑决定了它具有长期的指导性。
在自由发言阶段,赣西科技职业学院督导专员、党委书记张国斌,新余学院马院院长潘欧文教授,宜春职院曾骏老师,以及我校马院王永乐、王烨、李霞3位博士等就如何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一致认为,今后要创造更多机会定期开展交流学习,共享教学经验与研讨成果,形成赣西地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共同体。
第三个环节会议小结。我校马院党总支书记朱向华做了小结。他充分肯定了本次跨校集体备课会所取得的成果,强调与会的各校教师代表进行思想观点、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等的交流碰撞,具有浓浓的“学术味”;教师们在备课过程中,从学生的学业、就业、职业、事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具有满满的“人情味”;大家围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既有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宏观阐述,又有对与老百姓生活、生产、工作等息息相关话题的微观把握,富有足足的“烟火味”;参与此次集体备课的教师来自赣西片区6所高校,交流探讨中融入很多赣西元素,洋溢着赣西人文相亲、地缘相近、经济社会相融,“亲如一家”黏黏的“赣西味”。
本次“形势与政策”课跨校集体备课会对推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推进赣西高校思政课集体备课和跨校协同攻关,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我校马院作为赣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联盟发起单位,承办了本次跨校集体备课会。新余学院、萍乡学院、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赣西科技职业学院、宜春学院6所赣西高校马院(思政教学部)教师代表参加了备课会。会议由我校马院院长范松仁主持。
编辑 何杰
审核 范松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