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书法学院 供稿)为进一步彰显“艺文双修”的办学特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对宜春地方历史文化的了解,11月6日,书法艺术学院邀请宜春市党史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主任鲍焱到学院做题为《璀璨的宜春历史文化》的讲座。书法艺术学院全体师生参加,由院长梁敏教授主持。
鲍焱主任深谙宜春历史人文,回溯几千年,带领师生们穿越一段文明,领略一段辉煌:
耕读文化——宜春人的立身处世之本
重耕崇学、耕读传家自古是宜春人的文化基因与家教准则。在科举制度存续的一千四百多年间,宜春市考中进士的人数不完全统计为1367人。尤以唐代为盛,袁州科举更是天下闻名,有“江西进士半袁州”之说。兴学重教和发达的书院文化是科举成就辉煌的直接原因。
禅宗文化——宜春人的心灵家园
宜春是禅宗圣地,宜春禅宗历史文化资源形态多样,有全国知名度极高的丛林道场,如宝峰禅寺、百丈禅寺、洞山普利禅寺、蒙山圣济寺、仰山栖隐禅寺、慈化禅寺、大愚寺等;有众多名满天下的大德高僧,如道明禅师、马祖道一禅师、百丈怀海禅师、慧寂禅师、良价禅师、大愚禅师、八大山人等;也有众多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的禅宗文化,如塔林和禅宗经文等。
道教文化——宜春人的生命关怀
宜春也是道教的福地。西汉时期道教传入宜春,即閤皂山、始丰山、东白源皆为道教名山,樟树的閤皂山,是我国历史上以灵宝、丹鼎、医药三位一体为特色的道教名山,其开山师祖葛玄强调中药的使用与治疗,开启了樟树药文化的先河。因民间斩孽龙故事而家喻户晓的许真君许逊创立净明道,以“净明忠孝”为教义,体现了其与儒学之间密切的思想渊源。
隐逸文化——宜春人高洁情怀的外化
宜春历史上是个隐士辈出的地方,隐逸文化源远流长。从后汉的丰城高士徐孺子,到东汉末隐居袁州的袁京,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大诗人陶渊明隐于宜丰,最后到唐代隐于袁州震山钓台的彭构云,宜春的隐士文化层次高,全国影响大,由此可见一斑。
红色文化——宜春人的天下担当
宜春地处湘赣边和湘鄂赣根据地,在民主革命时期,宜春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地争取民主和解放的斗争。
好人文化——书写宜春人的美丽心灵
宜春民风淳朴,古道热肠,乐于助人,和睦邻里。近年来好人文化崛起,以王茂华、谭良才为起点,好人层出不穷,一直是排在全国好人榜地级市的首位,成为近年来宜春文化的一种特有现象。
随着鲍焱主任的娓娓道来,我们了解了宜春悠久璀璨的历史和文化,感叹于这片土地上的人文荟萃、才俊辈出,惊艳着她的山川毓秀、物产丰饶,相信宜春的明天一定会“江山更胜游”!
编辑:王海斌
审核:梁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