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学生通讯员 徐蕾)10月30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勇应邀做客我校“学府讲坛”,在科技楼学术报告厅,给师生带来一场名为《中国现当代对“人”的思考》的精彩讲座。讲座由教务处处长李建军教授主持,200余位师生共同聆听。
刘勇教授紧扣当前的疫情大背景,认为我们必须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群体、人与科学之间的关系,而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经典命题“文学是人学”,也因此有了新的时代意义。他详细分析了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中关于“人”的论述,对比中国作家和外国作家对人的理解的根本分歧,强调文学的根本要立足于对人的思考,对人命运的思考。
围绕“人”这一命题,刘勇教授以曹禺、沈从文、萧红、张爱玲、孙犁、余华、毕飞宇、王安忆等作家为例,分析上述经典作家是如何在创作中展开“对命运的追问”。刘勇教授睿智幽默,创见迭出,“在北京写边城”的沈从文,“大味必淡,大道低迴”的孙犁,“沉醉于日常生活叙事”的王安忆等分析,引发在场听众的热烈反响。
此行刘勇教授还来到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与该院领导、学科骨干进行了学科建设方面的交流。
主讲人简介:
刘勇,文学博士,教育部“特聘教授”, “马克思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20世纪中国文学史》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副主编。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及文化的研究和教学,在《新华文摘》《文学评论》和《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出版学术著作数十种,成功申报2018年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京津冀文脉谱系与大京派文学建构研究”。
审核 刘旭东
编辑 袁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