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是一名普通的职业学校教师,在学有所成后,运用独特的“非遗技术”,为健康扶贫奔走忙碌;他,本是一名平凡的科技工作者,以奉献的美德惠及众多贫困群众,用技术帮助一大批人摆脱病痛、学习技能,实现就业、创业梦想,受到社会广泛好评。他于2018年被评为“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称号,2019年被评为江西省“最美科技工作者”,是江西省为数不多、宜春市唯一一名获此殊荣的科技工作者。
他,就是——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治未病百姓健康公益讲师团讲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气推拿术”传承人、袁州区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宜春市养生协会会长、宜春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凤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郭小平。
10月27日,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人民政协报、科技日报、光明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农业新闻网等十二家中央媒体组成的调研团队来到宜春,这次中央媒体组成的采访团队是针对江西、新疆两个省推出的“我和我的祖国——最美科技工作者”进行采访报道,郭小平是江西省推出的代表之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气推拿术”传承人,多年来以奉献的美德,惠及众多贫困群众。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并了解这位科技工作者的最美历程。
天赋加勤奋 练就精湛医术
“我在科学方面所做出的任何成绩,都只是由于长期思索,忍耐和勤奋而获得的”——这是英国著名科学家达尔文对科技成果来之不易的高度概括。2018年12月“国务院扶贫办、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联合评出了146名“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郭小平名列其榜,2019年由“中共省委宣传部、江西省科协、江西省国防科工办、江西省科技厅”联合评出10名“最美科技工作者”,郭小平再获此殊荣。这位出身农家的优秀子弟入行于天赋,成就于勤奋,走出了一条艰辛而坚定的非遗传承与创新中医养生之路。
郭小平出生在有着“全国武术之乡”美誉的黄茅镇,该镇在祖传父教的习武历史长河中,习武之气蔚然成风,郭小平的伯伯、叔叔、堂兄、堂弟都是武艺好手。家族习武均传承于爷爷,从小耳濡目染的熏陶,使得他对武术产生了强烈的追求。80年代初,电影《少林寺》风靡全国红极一时,年且尚幼的郭小平观看后,被影片中诸多武打片段尤其是13棍僧救唐王情节深深吸引,在他眼里,那才是顶天立地的男儿,是除暴安良的硬汉。从此,郭小平年少的心底种下了尚武的种子。然而,当他把自己的志向告诉父母后,却遭到了一致地反对。父母认为村里还没有一个大学生,希望他能好好读书,习武毕竟是民间技艺,登不了大雅之堂。但是,郭小平决意已定,再大障碍也阻挡不住他对武术的痴迷热爱,一有空就暗暗旁观长辈及哥哥们练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加上郭小平超常的习武禀赋,一个套路动作,几个哥哥练了10天半月都还不会,郭小平只看几次便能表演出来。父母发现他确实是块学武的料,对他练武也不再持反对态度了,带着这份天赋,郭小平的功夫很快就超过其他孩子。12岁那年起,就跟爷爷学习祖传推拿伤科,并跟随治疗周边村民的风湿关节、腰腿疼痛、老伤等骨科疾病。
初中毕业,郭小平开始了真正的习武之路,先后专门到河南拜师学艺,最后辗转到福建,一学就是五年。经过勤学苦练,功成后,在县城郭氏家族的帮助下于2001年创办了武术气功学校。在从事武术教学的同时,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也为他传承中华传统医学搭建了有利平台。办学期间,他对传统医学潜心钻研,为了更好地提炼传统中医的精髓,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先后深入到湖南浏阳、广西等地拜师访友,更是下沉到周边县市的每个乡镇,寻访家族有名的伤科师傅学习取经。就是这一次次的不懈追求和探索,他的医术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郭小平的工作室,记者看到他注册了“二十四节气文化”等相关商标31个,专利2项,还多次被评为省、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先后三次走进中央电视台接受采访和表演,推动了传统中医解决疑难病例等学术得到进一步认可和发扬。他著述的《二十四气脏腑•正脊疗法》、《二十四气九宫数字》由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其中《硬门派骨伤科》、《硬门派硬气功》、《硬门派武术汇宗》、《硬门五百钱秘传绝技》正在编辑出版中。
小平把祖传二十四气推拿和拜师所学武术气功、医术、易经学等融为一体,将深奥的易经哲学和阴阳理论贯穿于“二十四气推拿术”中,研究成为一套完整有效的诊疗体系。“二十四气推拿术”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医药国际交流中心”高新技术推广项目,评为“江西省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星火计划推广项目。
守道德弃功利 行善于患者
探访中记者发现,作为一名身怀绝技、头衔居多的科技工作者,他本可以利用这些光环行走江湖谋取不菲收益,但是,自小受到习武行善思想潜移默化洗礼的郭小平却不为所动,完美诠释了如科学家伽利略对于科学涵义精辟论述——“科学的惟一目的是减轻人类生存的苦难,科学家应为大多数人着想”。
记者来到郭小平现就职的宜春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凤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他正在给家住袁州区农村的14岁男孩钟某看病。据介绍,该男孩八岁时摔跤头部着地,当时家长未引起注意,只自行作了简单的处理,随之半年后,男孩出现多动、胡言乱语、大脑不清晰等症状,家长带他到上海等地医院检查均无异常。经郭小平诊断,这个孩子是属于穴位损伤,用“二十四气推拿术”结合中药进行调理,以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散结、推宫过血的作用。经医治,一周后,孩子的病情得到明显好转。孩子的奶奶告诉记者,“这几年来,各大医院都走遍了,看着孩子情况越来越严重特别着急,没想到在郭医师这里调理,不多收费,只做二十四气推拿和吃了几副中药多动症状就明显好转、父母说话也会听从,胡言乱语也减少了,真是太感谢他了!”
家住袁州区寨下镇八角亭易某,职业为武汉某车队司机。常年的劳累使他出现腰疼、脚麻等症状,七月他到武汉红十字会医院检查,诊断结果是L3.L4.L5脊髓型腰椎突出及增生,在医院经过十天的针灸、推拿治疗,症状并没有好转。无奈之下他只好辞职回家前往湖南湘雅医院检查治疗,经诊断医生建议手术治疗,他害怕手术带来的复发、后遗症等危险,加上费用高,放弃了在湘雅医院手术治疗。回家后四处求医,经吃药、针灸等治疗不但没好转,反而病情加重了,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让他苦不堪言,走路一瘸一拐,同村人开始称呼为‘拐脚’了,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在寻医问药打听无果之时,经人引荐找到郭小平,经检查,右肢体无任何知觉,不能活动,大腿已有明显的肌肉萎缩。在郭小平的鼓励和“二十四气推拿”针对性治疗下,一个月后奇迹发生了,所有症状全部消失了,患者甚是感恩,郭医生的“二十四气推拿”真是奇迹!我摆脱了手术的风险,远离病魔了,还给了我一个健康身体和家庭。”
距宜春市区约100公里的宜丰县潭山镇店上村皂田组梅某,在帮亲戚处理车辆事故矛盾纠纷过程中,由于未穿上衣,事故对方看似无意地用手掌拍了梅某腹部左侧面,调侃说“你的肚子好胖,很有福气”。梅某当时只觉得麻了一下,无其他任何异样。十分钟后,开始感觉后背有什么东西上了身一样,总觉得不舒服,三天之后感觉疲劳,很想睡觉,日渐加重,左边肋部下方一股气来回胀痛,同时蹿到腰间,半夜还呼吸不畅。各大医院检查指标均正常,听亲戚讲是被人点穴了,在寻访了三位民间伤科师父治疗5个多月后,病情愈发加重。经人介绍前住郭小平处就诊时,恰逢江西省电视台正在拍摄“新时代·江西人--郭小平”专题片,郭小平当即采用“二十四气推拿”开八锁、关八锁手法,直筋推拿、疏通全身经络,使其行气活血,推宫过血,然后开具“四季探情水路方”内服,十天后第三次复诊,患者经过“二十四气推拿”加秘制药酒内服后,所有症状全部消失,二十天后随访,患者已经痊愈。
“患者生病了本就很糟心,如果还要因为医药费的问题操心,对其病情显然是雪上加霜。我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有多高尚的人,只是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贫困群众普通百姓都能看得起病”。在采访中,郭小平诚恳地如是说道。
记者了解到,从2017年开始,仅两年时间,郭小平组织医护人员与宜春市科协、万载和袁州两地县区科协深入贫困村开展义诊和免费送医送药活动共计19次,赠送“二十四气膏药”等保健品价值近20余万元。宜春市科协副主席闵小江告诉记者:“郭小平是一个非常有善心、非常热爱公益事业的人,每个月都要深入农村,开展免费送医送药活动,给村民免费看病,尤其是一些看不起病的贫困患者,他总是慷慨解囊,免费赠送。”
不忘医者初心 为五千多人公益培训授“渔”
中华传统医学博大精深,而推拿作为传统中医的一种治疗手段,属于非药物的自然疗法、物理疗法,是通过手作用于病患的经络、穴位,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进行治疗。很多西医无法检查出的身体疾病等问题,通过中医推拿反而能迎刃而解。因此,郭小平说,传承和研究“二十四气推拿术”的初衷,是要将这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造福于民,为大众的健康幸福发挥作用。他也深知,仅靠自己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于是,作为一名基层科技工作者,2008年,他果断放弃在职业技术学校担任教师的工作,开始向农村大健康产业领域探索,创办了技能培训学校,致力培养农村中医康复保健技能人才,助力健康扶贫。2019年4月,他和团中央青创中心负责人深入江西鄱阳县、修水县以及宜春市各县区贫困村实地调研,与村民交流谈心,探寻村民实际需求,对贫困村群众按“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无技成贫”分类型进行健康产业扶贫。郭小平结合自身所长,发动团队力量,为贫困村民在农村创业出谋划策,帮扶他们开店创业或就业,使贫困村民既有了脱贫致富的途径,又能发挥一技之长,服务更多的人群。
在践行公益的路上,郭小平一直注重“授人以渔”。利用袁州区职业技术学校、宜春市养生协会、袁州区凤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个平台,郭小平和他的团队开展健康科普知识公益讲座 60多场,惠及6000多人。对贫困家庭学员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技术----二十四气推拿”技术实行免费,学员学习期满后,郭小平还跟踪指导,力求每一个学员能学以致用。截至目前,他已培养出近5500多名中医康复技能人才,学生遍及世界各地,有来自美国、俄罗斯、日本、希腊、菲律宾、马来西亚、土耳其等国家。其中来自贫困家庭的人员有2800多名。这些人员接受技能培训结业后,有58%的在社会上找到了高薪工作,有42%的运用学习到的技术自主创业,真正使他们实现了就业和创业的梦想,彻底脱贫致富。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实践,非遗技术“二十四气推拿”在传统医学中独树一帜,获得了不可取代的地位,而郭小平在业内也是声名远播,拥有了多项荣誉。尽管如此,他依然积极进取,脚踏实地,从农村贫困群众实际需求出发,长期奔走在农村基层一线做好科技工作,使独特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在城市社区、乡镇医院、农村卫生所得到广泛推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郭小平表示,自己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不忘医者初心、助力健康扶贫、解决群众难题,始终是他对自己的要求和期待。郭小平,用他对技术的执著传承,用他那医者仁心的高尚情怀,用他致力公益服务社会的默默付出,践行了一位最美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记者 袁璐 特约记者 陈国菊)
审核 宗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