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学生通讯员 过雯 谢婕) 个人简介:陈春林,男,汉族,中共党员,江西省兴国县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2012年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药理学专业博士毕业,毕业后到宜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任教,2015年起担任基础化学实验中心(研究生教育科)主任。现今发表了诸多文献。先后获“优秀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军训先进个人”、“优秀科研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前言:初见陈老师,为人师表,文质彬彬,和颜悦色。在采访过程中,感受老师的平易近人,真才实学,被老师的那有趣的灵魂与对教育的初心忠实所吸引。据说师德最重要的是用高尚的情操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心中沐浴阳光,而这正是陈老师的师德风范。
以德施教,初心犹在
当初怀着满腔热情只身投入教育教学中。怀着对教育的无限梦想,投入到教学工作。有过迷惘,有过彷徨。但是,当初的理想一直在前方指引。采访中,陈老师提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教师中的一员,内心时刻保持着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当笔者问到如何做到不忘初心时,他坦言道,首先要以德施教,以德立身,“师者,人之模范也。”一个合的老师首先要做到道德上的合格者。一个好老师,不仅仅是要上好一门课,还需要高尚的师德师风,这才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
课堂上不忘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树立榜样,在课下,竭尽所能的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或学习上的困难,在平时教学和管理工作的点滴细节中,时刻告诫自己要保持良好的师德师风。其次,积累学习,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努力做一个有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师,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指导好每一位学生。
中共党员,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更是始终坚持这一初心。
采访中,陈老师提到“初心是教书育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对于我们教育者来说,初心尤为重要”。而他作为一名党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也是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从关心自己的学生做起,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时刻保持着一颗积极向上的责任之心,不忘记那颗初心。
时代变更,不忘初衷
随着时代的变更,网络的更迭,七年来,教学方式从老师单独教学到学生自己参与讲课,网络上的知识海洋是可以搜索的,而老师强调的是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度,同时也锻炼学生的综合表现素质,强调对知识的兴趣,正如莎士比亚言“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
现如今,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不断更新立面,教学方式在变,时代的潮流在变,但是教育的初心仍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励志前行”,最初的那颗教育的心还在,那股教学的热情,在教育工作方面都认真对待的激情,在科研实验室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培育英才,科研为辅
“科研是为了辅助自己教书育人。”陈老师说的这句话让人记忆深刻,流年忘返。
除了在课堂上教书育人,陈老师在实验室专研药理,药学科研实验协会是他与自己的14级学生一起成立的,可谓求学之小生的宝殿。陈老师说道“实验集中爱学习的同学,只要同学有想法,就给他提供学习的平台。”在实验室里,同学们认真专研,笔记满满都是知识海洋,无论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是如此,认真对待每一次实验。在实验室中不断的提升自己,为辅助自己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的专研精神,同时老师希望更多的人加入他们,为了培育更多的人。科研之路——培育英才,不忘初心,做本分之事,作教书之人。
教书育人,桃李天下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他是一名班主任,是一名对学生成长寄予期待的老师,更是一位出色的“朋友”,出于对这份职位的热爱,他会把学生放在心上,付出自己的时间培育学生,体会学生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用师爱来滋润学生,用心认真对待这份职位。采访中提到,期末时期,陈老师会下寝叫学生们起床,提醒同学们认真复习,考出好成绩。每周组织学生们早起跑步,自己也会陪跑。生活中,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经常询问学生的生活情况,关注每个人的情绪,平易近人到生活的每一处细节。
在工作之余,与同学们畅谈人生,告诉同学们要有自己的目标,想想将来想做什么,以及确定目标后如何去规划人生,经常谈自身的经历,只为让同学们能变得更加勤奋,能够从中明白一些道理,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创造出精彩的人生。
后记:“桃李满天下”是陈老师的理想,更是老师们为教育献身的精神支柱,留得初心在,不怕没人才。“不忘时初心,牢记吾使命”正是陈老师的真实写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名共产党员,教书育人,不光是授予学生们书本上的知识,更是教他们如何做人,育人是教师永恒不变的初心。只有时时不忘教育初心,方得育人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