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人才观念 破解就业难题

发布时间:2013-06-03

本站特约评论员 凌筑
所谓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在传统农耕社会,饱读诗书、经纬天下是人才的判定标准;在现代竞争社会,拥有职业素质是人才的基本标志。人的成才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的价值被逐步地发掘和体现,最终被社会判定为“才”。也就是说,人才资格的评判,必须通过工作岗位这个载体来实现,能够胜任岗位要求、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劳动者,方能称为人才。
高校是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主要基地,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强大引擎。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大陆地区的大学生人数呈几何级数增长,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迅速转变。它一方面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储备和强大的智力支撑,另一方面也导致人才培养质量的下滑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下降。在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上,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指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由于我国宏观就业形势面临国内经济放缓、就业总量增加、结构性矛盾突出三重压力,高校毕业生有效需求量呈下降趋势,因此,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可谓严峻而复杂。不少媒体甚至把2013年称为高校毕业生“最难就业年”。
面对不少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求学困境,政府、社会和高校正在采取诸多应对措施,帮助广大毕业生就业和创业。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扪心自问:我们的学生为什么要读大学?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毕业后能做什么?就高校而言,要破解大学生的就业难题,务必转变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完善职业指导体系,建立供求匹配机制,加强大学生求职技能的培训,培养知识、能力、思维立体化的复合型人才。概言之,合格的师资队伍、科学的培养方案、严格的教学管理、务实的就业培训,是确保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题中应有之义。


   
我校积极拓展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服务
   
我校创业明星与学妹们分享创业心得
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关键。在2012年6月份的毕业生典礼上,有位大学校长说过这么一段话:“文凭在社会这所大学不过是一张火车票,清华北大是‘软卧’,一本是‘硬卧’,二本是‘硬座’,专科成教是‘站票’,火车一到站,所有人都下来找工作,结果发现用人单位只关心你会做什么,而不管你是躺着来的、坐着来的还是站着来的。”作为不同“火车票”的持有者,大学生应该树立为生存而求学的理念。生存能力的培养,需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求学精神,需要有不耻下问、兼收并蓄的求学胸襟,需要有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求学作风。惟其如此,才不会在旷课、恋爱、网游、睡小懒觉中虚度年华。从营销学的角度看,大学生找工作,必须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用人单位不是培训机构,更不是慈善机构,它的运行模式是有效劳动与合理薪酬的互换。令人遗憾的是,不少大学生仍一厢情愿地把用人单位当作实现职业理想的跳板,把一线城市作为实现人生梦想的归宿,导致供求双方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愈演愈烈。
人才是强国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只要我们的社会切实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只要我们的高校以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为宗旨,明确办学定位,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彰显办学特色,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只要我们的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立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有了这些正能量的汇集,大学生就业就不会成为时代之殇、国人之痛,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青年学生就会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的机会,中国梦和青春梦就会互为交织,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责编:袁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