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王晓春:宜春学院的首要任务是服务地方经济

时间:2013-12-31浏览:396


宜春学院党委书记王晓春做客人民网
宜春学院党委书记王晓春做客人民网

人民网南昌12月30日电(记者秦海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中国的改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深入推进全会精神,人民网推出“改革再出发——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系列访谈,日前,宜春学院党委书记王晓春做客人民网,就高校如何服务地方经济、为改革出谋划策等问题与网友进行交流。

宜春学院的发展在于质的提高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宜春市委就率领宜春市580多万干部群众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宜春市委提出了谋发展、比实干、争先进的9字方针。王晓春认为,这9字方针完全符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宜春学院应该在贯彻这9字方针方面有作为,比如宜春学院在新的起点上如何来谋发展。”王晓春表示,宜春学院的发展不是量的扩大、不是规模的扩大,而是质的提高。

“江西省委提出‘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16字方针,而实干兴赣是这16字方针的落脚点,这和宜春市委提出的比实干是完全吻合的。”王晓春说,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宜春学院作为地方本科院校,比不过江西师大和南昌大学,更比不过北大和清华,要想在同类地方本科院校中争创一流,就要靠学院1200多名教职工、2万多名学生扎扎实实的努力。

学院首要任务是为地方经济服务

作为地方高校,宜春学院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因此,宜春学院提出“立足宜春、面向全省、辐射全国”,而“立足宜春”就是要为宜春的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这是地方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宜春学院如何为宜春的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呢?

王晓春认为,“首先是为宜春的人才发展服务”。地方的发展,人才是关键。他说,宜春是传统的农业城市,现在逐渐发展成旅游城市,所以,学院首先要培养好农业方面的人才,其次为宜春中小学培养师范生、为宜春基层医疗单位培养医务工作者。“宜春市的基层农业科技人员50%来自我们农学院,宜春70%的中小学老师是我们培养出来的,宜春的乡级医院包括县级医院院长、副院,70%也都是我们医学院培养出来的。”对这样的数据,王晓春颇为骄傲。此外,宜春提出打造世界锂都,宜春学院也响应号召开设了“锂电班”,在新能源新材料方面引进了高端人才,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据王晓春介绍,随着政府对新能源引进开发等方面的重视,宜春学院还成立了全省首家服务外包学院,和大型企业合作,培养引进信息方面的人才,这也是宜春学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一个重大举措。

学院打造最大的特色是“大爱育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高校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宜春学院在今后的发展中该走怎样的道路?访谈时,王晓春绘制了宜春学院的“蓝图”。

“作为地方本科高校,宜春学院要以特色取胜,那么特色又体现在哪里?这是宜春学院党委不断思考的问题。”王晓春说,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特别是随着市委市政府思想解放大讨论的不断深入,宜春学院提出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大爱育人”。 所谓“大爱育人”就是要把大学生当成是老师的孩子一样看待,学院把大爱育人与教书育人结合起来,在这个总体概念下,不断打造教学特色。而打造教学特色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鼓励老师爱岗敬业,上好每一堂课,尤其是要突出实践教学。“除了打造‘大爱育人’的特色外,宜春学院还打造科研特色、学生管理特色、合作办学特色、就业特色。”王晓春介绍说。

订单式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率

高校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就业特色”也是宜春学院致力打造的特色之一。王晓春介绍说,宜春学院的就业率在全省高校的排名中是靠前的,而且也拿到过全国高校就业的金牌。“十八届三中全会非常重视高等学校大学生的就业,而且提出就业是民生工程。”王晓春说,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学院采取了订单式培养,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学院就培养什么学生,比如服务外包专业,这个专业的就业非常好,有的学生还没毕业就有很多高端企业来签定就业合同。

“宜春明月山机场的开通对提升宜春学院的知名度起了很大的作用,我相信,随着宜春航空高铁时代的到来,宜春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会走向一个新的阶段,同时宜春学院也是一样,它的发展也会出现一个新的面貌。”对宜春学院的未来,王晓春信心满满。


报道详见:http://jx.people.com.cn/n/2013/1230/c190260-20264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