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专访】躬耕教坛十七载,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专访我校最美辅导员黎轶

宜春学院发布时间:2024-05-11

黎轶,中共党员,硕士(在读博士),副教授,宜春学院体育学院学生事务办(团委)主任。扎根一线辅导员岗位十七年,主持并参与省部级、市厅级课题10余项,在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篇。个人先后获得江西省学生社团文化艺术节优秀指导老师、江西省征兵工作先进个人、江西省群众体育先进个人、宜春市优秀共青团干部、宜春学院先进教育工作者等各级表彰30余项,近三年来引领指导学生获得国际级竞赛成绩6项、国家级竞赛成绩401项、省级竞赛成绩398项。

因材施教,在专业教育上下功夫

“德志皆寄予体,无体是无德志也。”体育专业学生相对而言性格更加跳脱,学习不够主动,行为缺乏约束,或许在别人看来“不服管教”,但黎轶眼中,他并不这样认为,同样体育专业出身的他能够充分结合专业特点,以学生为本,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思政引领+学科特色”的育人模式,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训练、竞赛、管理和生活之中,全方位注重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培养,引领学生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和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因材施教,让学生有的放矢。”黎轶深知体育专业学生好动的特点是因专业性质所起,充沛的精力和体力需要得到有效释放,他通过学生热爱的体育项目,把有同样特长和爱好的学生凝聚一起,在抓好专项训练的同时又有效结合思政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双向发展。作为辅导员,他一直践行这一理念,获得了很好的教育成效,在此期间没有出现一例因心理问题而起的学生极端行为事件。他主动兼任体育教育专业篮球队教练,他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组织大家训练,让学生有了更多因热爱而坚持的时间,而少了因无聊孤单而惹是生非的机会。他平日里引导学生队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学生讲专题党课,组织学生到安源等红色教育实践基地接受理想信念教育,让学生在厚重的革命历史中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以点带面,在文化育人上出实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思政教育只有进行时”。黎轶将思政教育贯穿学生整个大学生涯,甚至延伸到职业生涯,让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从学习到工作,都能始终以体育人的独特个性和优良品质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同时他也高度重视通过专业实践活动来教育学生,让每位学生都在大大小小的实践活动中得到身心的锻炼、技能的增长和品质的提升。

“以点带面,通过一小部分带动一大批,依托一种文化影响一群学生”。他将自己在十七年的辅导员生涯里所培养出的优秀在校生、优秀毕业生、考研先进个人、创业典型、服务边疆代表、参军入伍典型等30余人归类整理,形成了多个内容生动、详实的报告,将他们的成长成材事迹放入到新生入学教育和日常教导中,用事实说话,用故事育人,用榜样激励。同时他也高度重视把体育教育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依托本院校级辅导员工作室“显东龙舟文化传承室”,并结合中华传统舞龙舞狮化和宜春月亮文化,给大一至大四的学生提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舞台。每年组织学生为期一个月的训练,参加宜春市每年中秋的月亮文化节“火龙追月”活动,参与师生覆盖全员80%,活动多次获得央视媒体的宣传报道。此外,他还通过专业比赛、顶岗实习和社团指导等思政教育载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以身作则,在示范引领上见真章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黎轶始终注重自身道德品质建设,爱岗敬业,以身作则,不断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他注重良好家风建设,孝老爱亲,热心助人,2018年他的家庭被江西省妇联评为江西省“最美家庭”。深知原生家庭对孩子成长十分重要的他会在平日主动关心贫困家庭的学生,与他们谈心,带他们打球,陪他们跑步。他具有良好的服务奉献精神,敢于见义勇为和智为,不以善小而不为,2021年在商场里第一时间挺身而出,运用专业知识,帮助一位突发癫痫的小孩争取到了宝贵的抢救时间,此事迹在“文明宜春”微信公众号得到报道,被赞为“宜春好人”。

为了带动学生学习,他不断提升自己,保持终身学习和锻炼,不惑之年的他在平衡好事业和家庭的前提下,毅然前往国外攻读博士学位。他坚持跑步十多年,经常参加各类马拉松赛事,带动了一些学生主动加入到长跑健身和磨炼意志的队伍中来。他用心用情,用细节走入学生内心,看到学生的积极朋友圈动态,他会点赞表扬,看到学生的略有放纵的迹象,他会及时引导,不断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学生们,引导学生们不仅要四肢发达,还要让自己的头脑不简单,品行不一般。

躬耕教坛十七载,矢志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种浓厚的教育情怀,使黎轶的众多学生有了亲其师、乐其友、信其道的满满收获。

实习记者 丁金艳

审核 敖林珠

编辑 袁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