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师者,不仅传道授业解惑也,更在于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他们用尽平凡岁月,纸笔伴书香,讲台伴粉灰,于三寸讲台之上教书育人。何荣宣,经管学院教师,教书育人几十余载,捧着一颗心来,以热血浇灌青春之花,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做追梦者的筑梦人。
捧着育人之心 常怀教学热情
有些事值得花一辈子的时间去追求,正如做一名老师就是何荣宣这辈子最想做的事。因为对老师这份职业的热爱,何荣宣始终保持着教学热情,捧着育人之心。对于他来说,做教师不仅仅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事业,寓教于学,能把自己知道的所学东西的融合在一起,再将这些知识教给大家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从教三十多年来,他始终保持着一颗求学、教学的心。为人师表,应当以身作则,育人之道,德行为先,以身育德,深入人心。“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要自己心里有光”。何荣宣老师自始至终以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用自己的行动言行去带动学生,给学生带好头。在上课时,首要是衣着要得体,文明大方,让学生感到这个老师活力十足。其次,老师要准时上课,不能迟到不能早退,还有最基本的就是上课不能用手机、吸烟。在他看来,老师最重要的就是备好课、讲好课,把自己的知识用最好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吸收新知识。
在与记者交谈时,何荣宣老师一直在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对事物的判断会有更正确的看法。若是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想法,别人怎么说你就怎么听,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尽信书,不如无书”无论学习什么,会思考、懂思考都是学习过程中所应具备的素养,这也是何荣宣老师对学生的期望。他在课堂教学前花大量的时间去备课,以案例或故事的方式去呈现书上的知识点,在他的课堂上没有标准答案,抛出问题去听学生个人的看法与见解,从而再去指点学生,令学生们更好地去吸收、理解知识点。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除了课堂教学,何荣宣老师还注重学生的实践教育,鼓励学生要积极的参与社会实践,将理论实际应用于现实生活。他建议:学管理的不能局限于课程、书本。一是,要多读有关这门课的相关书籍;二是,要积极参加会实践。“理论是灰色,而生活之树常青”,如果不能投入实践,理论化的知识也不能得到提高。
春风化雨做好引路人
在宜春学院教书十几年来,何荣宣老师见证了学校的变化:校园环境变得更美;老师的学历普遍提高;学生精神面貌也提高了——这些变化对于他来说都十分欣慰。一切的一切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人也总是不断地向前发展,一步一步变成更好的自己。当记者问及何荣宣为何当初选择工商管理时,他分享道:“有段时间在企业做管理,深感自己管理理论的欠缺,因此想要去进一步去探索这方面的知识,弥补不足。”
“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在闲暇时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感受生活的小乐趣。在日常的教学中之外,何荣宣老师也有自己的爱好,在闲暇的时间里阅读书籍,看看NBA比赛,或外出运动,亦或经常了解时事新闻,开拓视野。同时,他带领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参加“学创杯”比赛。在他自己未来的规划中,授好课是首要,再者做好科研,争取把自己研发的项目落地。
在学生的眼中,何荣宣老师表面上一个比较严肃的人,但是他的一言一行又表现得非常亲切。他的学生告诉记者:“老师不仅传授着专业知识,还会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教会做人的道理。像长辈一样关心着我们。以身作则,不管是课堂上还是生活中都给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而且课堂有趣,内容丰富有激情,同学们都能够紧跟老师的节奏,并与老师积极互动。”
记者后记:在访谈的过程中,记者能够感觉到何荣宣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热爱。他将自己满腹知识教予学生,用心将一个有趣而又充实的课堂呈现给学生,赢得学生的满堂喝彩;他将知识的种子播撒,遍地开放的才是莘莘学子。培育一朵花,时间或是很长,但等待开放,桃李千万,令他欣然。
人物简介:何荣宣,男,江西奉新人,1985-1988年就读于宜春师专,主修师范化学,曾担任过中学化学老师,后到上海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主修工商管理,讲师,硕士,编写《现代企业管理》,现任经管学院工会副主席,宜春市企业科技特派员,农业局项目评委。现主要教授课程《组织行为学》 《管理心理学》 《现代企业管理》等课程,在2019—2020学年度被评为“优秀教师”。
学生记者 郑晓晖 林湘 陈德璐
编辑 何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