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离校不离线 编织爱心网——宜春学院为近两万学生送达疫情期间身心健康与学业关怀

宜春学院发布时间:2020-03-07

“叮咚……叮咚……”这几天,宜春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江莉莉的手机经常响个不停。自学校防疫工作启动以来,她就成了家里头号“低头族”,手机24小时在线,生怕漏掉一条信息。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原有生活和学习节奏,拥有近两万在校师生的宜春学院也无法按时开学。为了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全校师生的情况,班主任、辅导员和各部门的联络员,在这个特殊时期,不仅是学习课业的良师,还是卫生防疫的顾问、心理疏导的咨询师,与师生之间架设了一道“离校不离线”的爱的桥梁。在一个多月的防控疫情期间,构建了一张张用寸草编织的爱心大网!

在为期一个多月的防疫期间,各教学院的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各部门的联络员按照学校要求严格实行 “一生一档,一日一报”制,加强对在家学生的健康状况的掌握。“他们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到晚上十一二点,有的要负责近200名学生每天的信息采集和汇总报送。”采访中,学工处处长熊尚鹏告诉记者。

胡颖洁是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学工科副科长。自疫情爆发以来,她第一时间带领全体辅导员和班主任每天收集全院学生健康状况日报表,时刻盯着校园小程序关注学生健康打卡情况。对身体异常学生进行统计并逐个打电话给予问候和叮嘱,讲授防疫知识,疏导心理。每天睡觉前,她还要看一下所有的学生群,有个学生在群里开玩笑说自己要被隔离,胡颖洁都当作是一种信号,主动去询问和沟通。

同为该院的专职辅导员彭勃,兼任了办公室临时负责人和疫情防控工作联络员。每天花大量时间汇总调度全院近1500师生的健康状况、居住位置等防疫信息,不厌其烦地上传下达、协调联络、信息汇总报表,任劳任怨,常常工作到深夜。他自己还开动脑筋设计出专门的微信小程序,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杨李红是生科学院专职辅导员,目前带了16级197名学生,每天督促学生做好健康打卡,一天三次查看一次打卡情况,确保打卡率为100%。每天晚上她又督促各班班长搜集表格,整理成班级汇总表,使学生的身体状况及去向了如指掌。作为学院办公室临时负责人,杨李红每天还要做好全院疫情防控的各项日常工作,确保每位教师健康打卡率为100%。她还克服困难设法与退休老师一一取得联系,主动询问退休教师的身体状况、日常生活用品、需要帮助等情况,获得一致好评。

“小綦,最近湖北还是很严重,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哈!”这是这段时间美设学院18级美教3班班主任付伟通过微信对两位湖北籍学生常说的一句话。自疫情迅速发展以来,身为18美教2、3班两个班班主任第一时间与湖北籍学生取得联系,了解关心他们的身体状况及精神状态,并及时与班上其他同学取得联系,将学校的安排通知等及时传达给学生并督促他们认真执行,做到通知传达全覆盖、执行全覆盖。

外语学院教师江莉莉常年担任班主任。在疫情到来时,她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在班级群建立每日汇报制度,要求学生填表每日打卡。家人看到她每天从早到晚拿着手机或对着电脑工作,多次劝她注意休息,她说:“我放心不下我的学生,只有天天和他们联系心里才踏实。”

黄霞是经济与管理学院的专职辅导员,这名年轻的女党员为了学生的安然无恙,每天至少要与所带的172位学生每人通一次电话,为学生送问候、指导学业。看到所居住的化成街道袁河社区防控疫情缺人手,主动向社区党支部请缨,被派到麦田新村协助对进出人员测体温、登记等工作。其居住的小区成立疫情防控先锋队,她又积极报名,家中有幼儿要照料,便申请在家里做些登记事务,还主动为社区捐款。当有邻居不解地问道:“别人都躲在家里唯恐被感染,你怎么老往门口跑?”黄霞总是笑笑说:“因为我是党员。”

像黄霞这样校内忙于防疫工作,校外积极参加社区志愿者工作的教师还有许多。2月3日,中心城区的宜阳新区枣树翰林片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面向社会招募党员及志愿者协助参与疫情防控与管理,体育学院辅导员刘显东、班主任彭瑞两位老师立即报名参加,在防疫一线默默作奉献。

“每当工作中因长时间看电脑感到眼睛酸痛的时候,只要一想到我们的白衣天使们冲在一线,那么危险那么艰难都在坚持,自己在后方吃的苦受的累又算什么。”在采访中,化生学院辅导员彭勃感慨的说道。离校不离线,自疫情发生以来,宜春学院通过建档立制,掌悉防疫信息,每天都为近两万学生送达学业和身心关怀。(记者 袁璐)


审核 宗轩

编辑 袁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