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有思想交锋和碰撞的课堂才是好课堂——访文传学院尹瑛副教授

发布时间:2014-05-08

学生记者  何杰
第一次见尹老师,是在宜春学院“沁湖之星”主播大赛的评委席上,尹老师亲切地笑容像一股暖流注入每一个参赛选手的心中。这一次接受采访,是在文传学院教务科的办公室里,尹瑛老师正在为学生解答疑惑,依旧是温柔的语气,耐心地解答。
作为新闻学专业的指导老师,尹瑛老师认为,传统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思想观念在新媒体时代里有着不一样的表现。日常生活中,“学生学习的渠道很多,资源也很丰富,国内外名校都发布了不少网络公开课资源,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现在的教育对于‘道’、‘业’、‘惑’的界定可能都更趋向互动建构论的视角,教师并不必然居于知识的优越位置,学生也并不必然是被教育的对象。”
传统灌输式的教学理念显然是不合适的,尤其对于大学生而言,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意识的培养本身应该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所以在我的教育理念中一直认为大学课堂应该是开放、互动、反思的课堂,大学的学习应该是对话、沟通式的学习,只有在老师和学生的对话与沟通中产生出思想交锋和碰撞的课堂才是好课堂。”
学生的课堂反馈至关重要
“上尹老师的课,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轻松,她很注重在课堂上和学生的沟通,我们每一次上课都要做新闻播报,这对我们新闻的整合能力有很大的帮助。”11级广播电视编导班刘昱同学在接受采访时说起尹瑛老师的课赞不绝口。
尹瑛老师很看重课堂上与同学间的互动,她说:“对于新闻采写这样的实践性课程来说,将课程的教学要点和学生日常学习的兴趣点结合起来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新闻本身强调时效性,相应课程的教学也不得不体现出案例教学的时效性,所以,我觉得,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构建老师和学生教学上的互动关系,从大家共同感兴趣的新近发生的热点新闻事件入手来组织教学内容,会更容易让课堂变得生动。”
正是因为重视跟学生的互动,使得尹瑛老师的课堂显得尤为的活跃。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自主的对新闻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新闻的编排与策划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不仅仅只是新闻的理论,更多的是自己亲身尝试新闻的感觉。相比之下,传统课堂下的新闻教学,以新闻理论的教授为根本目的则显得相形见绌。
学生的课堂反馈对于老师来说至关重要,只有老师的课堂,那只是简单的单向传播,没有互动效应,老师上得没劲,学生听得其实也乏味。但这个反馈的积极程度,确实存在比较明显的专业和班级差异,“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班级上课,可能反馈程度不同,这当然一方面和自己对差异化专业、班级学生的兴趣调动把握不一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学生自身学习的状态,学习基础有关。”
 谈及和学生的互动,尹老师也说道:“我不大喜欢点名叫人回答问题,比较喜欢学生能主动产生互动,但每个班具有这样主动互动意识的学生往往不多,有时候一个问题丢出去,台下一片沉默,可能这个时候需要通过转换话题,甚至通过自我调侃来缓和僵局,也可能需要有意识地提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让他们‘有话可说’。”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作为学习层次的最高阶段,大学,一直被赋予的是实现人生理想的终极目标。但是相比之下,大学授课的方式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国高校课堂教学的困扰,在于教学方法单一,基本上是“满堂灌”形式,尤其在本科教学阶段更是如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才是大学课堂所应该教授给学生的内容。
努力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
当代大学生,被赋予了很多“名片”,如何适应新时代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继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成为很多老师努力的方向,就学生而言,能和学生“打成一片”的老师是又酷又有亲和力,但是要建立和学生良好的沟通关系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首先在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上,有着充分的表现。
 尹老师认为:“大学生都是具有时代特征的,我们说现在的大学生和以前的有差别,差别本身实际上是时代发展烙印的结果。包括前面说到的学习资源、学习渠道的开放程度,现在和以前都不同。相比较在授课方式上,对于新闻传播学科来说,它的学科知识体系更新很快,教材本身的滞后性表现明显,鲜活的实践与相对滞后的理论之间的矛盾表现地就更为突出了,所以相关课程的教学对于老师来说其实很有挑战性,特别是在目前教师普遍缺乏新媒体从业经验的情境下,如何将业界动态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对老师们来说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在尹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经常能发现她将当下热点的新闻加入到了课堂内容中,在课余时间,她经常会跟学生分享自己看到的新闻,并和学生进行讨论,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这种方式能够快速地让自己找到新闻的价值点,举一反三,在自己的新闻选题策划中,学会考虑更多更有时效性的内容。
关心学生成长
 从心底里关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也是作为老师建立起和学生良好关系的基础。
 “有过几次和尹瑛老师单独的交流,有次是在学习中遇到了觉得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得那是一个上午,尹老师在办公室等我,一上午时间,尹老师都在耐心地听我倾诉,并给我提出适当可行的意见。突然觉得,在学校能感受到一个‘大家长’的关怀,让我很感动,”文传学院某大三学生接受采访时深情地说。
 “关爱学生,教书育人”是我们宜春学院秉承的教育理念,将关爱传递到每一个学生身边,这本身就是教育的一种表达方式,教书育人,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老师和学生良好关系的建立,不仅仅是在教学上的一种提问与答疑的关系,更多的是影响一个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当然,和同学的交流也不是那样的一帆风顺。“上半年,我们新闻传播教研室针对专业培养质量做过一次问卷调查,有学生在里面提到去年的采写竞赛,我指定某班部分同学参赛,TA感到不满。我当时看到就觉得很委屈,当天我就在他们班级QQ群里为自己辩解了,我说这就好像每次上课请同学们起来回答问题或参与讨论,每次我都是先说,‘有没有愿意主动起来分享观点的人’,如果大家保持沉默,那我可能就要点名了;点部分同学的名要求他们组队参赛也是同样的道理,希望通过‘强制’树立的‘先锋’来调动其他‘后进’。但有的学生不理解,我也感到很无奈。”学生挨了老师批评心情会不好,老师被学生误会和不理解,心里也不好受。
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的,理想的师生关系是互动关系,是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合作关系。教师教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提升了一个知识境界、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感情。同理,学生对教师也有帮助和支持,教师的教学成绩和教学水准得到学生的认可,在学生毕业的成绩里面得到了证明。通过学生进而可以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肯定。学生取得优异成绩,可以促进教师发奋图强再接再厉,更好地钻研业务,爱岗敬业。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对教师也是一种支持和互动。
尹瑛老师的故事其实只是我校众多优秀讲师的一个缩影,他们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虽然台下的学生换了一拨又一拨,但是每个老师心中拥有的同一个梦却永远不会改变。学生,永远是老师心中最骄傲的存在;老师,永远是学生心中最温暖的关怀。
(责编:袁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