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之声】夜空中最亮的星——访音体美支教大学生之音舞学院

发布时间:2018-01-03

夜空中有洁白的明月,

更有皎洁的星辰。

乌云遮蔽住月亮,

星星却仍在放光。

一闪,一闪,

指引着孩子们,

去寻找,去感受,去学习,

知识与幸福。


一颗 希望

支教学生简介:王庆艺,音舞学院14级音乐学专业学生,在宜春市袁州区楠木荷溪小学支教。

春草孕育希望,在“润物细无声中”体验心中的滋养。“对于教书育人,刻意的教学效果远不如潜移默化来的深刻,我认为我们对于山区的孩子来说应该就像春天一样,带来希望与快乐”支教学生王庆艺对我们说道。在赶赴支教学校之前,王庆艺便明白山区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开阔他们的眼界,让他们能够通过网络等形式认识外面的世界。简单的课堂教学、呆板的填鸭式教育并不能拉近这与这些孩子的距离。支教老师们要付出的耐心和爱心远比口头上和书本里所说的多得多。

夏荷孕育希望,在“出淤泥不染中”贮存心中的圣洁。王庆艺详细的向我们阐述了自己对于支教的意义,他认为去支教的主要目的是锻炼自己,实现自我价值,使自己在精神上受益。他始终坚持服务于大家的原则,明白是我来适应环境,不是环境来将就我。他特别不赞成有些公主病“患者”,觉得自己来到支教地区,比人高人一等,自己就是知识分子,为山区孩子带来希望和福利。有这种想法是荒谬的,如果连平等的人际关系都不能建立,何以开展教育活动。

秋叶孕育希望,在飒飒之萧条中汇聚心中的归根。当我们问及在支教期间有哪些深刻的故事时,王庆艺潸然泪下,缓缓的讲述了那感人故事:“支教的后半程我为孩子们策划了一次文艺演出,每一个孩子都会参加,这次演出的策划排练用了有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效果远远超过我们所有人的想象,虽然期间困难颇多,但是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努力排练,攻坚破难。”在不知不觉中他们给孩子们带去了希望,而孩子们却成了他们心中最难以割舍的那一块,支教学校成了他们最不愿离开的地方。

冬雪孕育希望,在漫天之素美中饱经心中的飘然。支教的时间只有一年,马上就要进入尾声了,那种割舍的痛,王庆艺不敢去想象。他只愿孩子们的世界永远美好。

世间无物无不播种希望,他们要创造的是前面的光明,我们更应如此。支教志愿者们不求任何回报,只愿做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带去希望。

二颗 指引

支教学生简介:马阳,音舞学院14级音乐学专业学生,在宜春市袁州区水江镇小洞小学支教。

下午四点,和往常一样,宜春市袁州区水江镇小洞小学的一天在“响亮又热闹”的歌唱声中缓缓落幕。48个孩子,站在学校只有篮球场般大小的操场边。每天黄昏,都是这支村小合唱团固定的“表演时间”。而这种“表演”,他们已经坚持了一个学期了。看着正在练习的孩子们,马阳感慨道:“当年,我的支教老师为我打开了音乐世界的大门;如今,我也愿意成为一颗指引孩子们的明星。”

初相遇,便下定决心做好你们的老师。“我刚下车,行李还没拿,就有一伙小朋友跑上来围着我,猎奇又有些害怕,有几个小男孩默默地把我的行李提到了宿舍,当时候我的心被触动了,好像和这些孩子很久之前就相识。”马阳回忆起来到小洞小学的第一天。在第一堂音乐课上,孩子们把钢琴、鼓、镲、号这些“只在课本上出现过的”乐器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站在一边的马阳脸上笑着,心里一阵触动,更加的坚定了心中的信念。

共铭记,那些我们一起学习的日子。别的教师上音乐课时,老是在教室手捧课本教识谱记词,而马阳上音乐课时,只要天色晴好,便带着孩子们来到操场上,一同抚琴唱歌。孩子们没有见过尤克里里这种乐器,学生们见了像发现新大陆那样,全部围到马教师身旁,又问又摸又弹,非常欢欣。

齐成长,一起奔向我们的明天。固然到小洞小学任教时间不长,他却感受到了许多温暖。双休日,他们在鸡鸣声中起床,开启一天的农村生活:自己弄菜下厨做饭,饭后和学生们一同画画,一同写字,一同游戏,过得很充实。“作为大四学生,我来到这里学习;作为支教老师,孩子们在我这里学习。我很享受这种既是学生又是老师的时光,我和孩子们一起成长!”马阳自豪地对我们说道。

山里孩子究竟有多喜爱音乐,在村小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让马阳心里再清楚不过了,山里孩子生活贫困又单调,“丰富多彩”的音乐实在是“来之不易”。一年的支教时间不长,但是马阳坚信自己能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音乐世界。正如他为小洞小学创作的校歌中所唱“七彩的梦想在这里酝酿”,他愿意为孩子们酝酿梦想,做夜空中一颗指引梦想的星。

三颗 陪伴

支教学生简介:安晓蕾,音舞学院14级音乐学专业学生,在新余市分宜新祉中心学校支教。他想要用陪伴的方式,笃定的往前走。

当理想照进现实,没有过分惊喜而是已经整装待发。“看到文件后,当时并没有多想,我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觉得去农村支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安晓蕾说道,“我早已做好准备,在乡村小学书写自己人生的新篇章。”当看到另外十一位小伙伴与自己一起出发时,他顿时信心倍增,因为这里不只他一个人在战斗。

作为新手上路,自己不断摸索着前进。刚开始给孩子们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对他比较陌生,不敢说话,只是用一双双眼睛安静的望着他。给孩子们上了几节课后,孩子们就已经可以和老师“打成一片了”。“其实不用去刻意做什么,音乐本身就很有魅力,也很有吸引力,上课也不要太严肃,学生自然就会对老师产生好感。”“我上音乐课,除了唱歌,还教了孩子们一些简谱。现在他们已经会唱一些简谱了,对于什么调,什么拍子,拍子的强弱,他们都看得懂。课余时间,我们还组建了音乐兴趣班,教他们合唱,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已经可以唱的出二声部了,而且音准也很好。他们也喜欢上音乐课,总是不愿意下课。”    

前进路途中,你我一起成长。在任教期间,安晓蕾渐渐了解到,这所小学共有188名学生,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老师大部分都是四五十岁以上的,缺少年轻、精力旺盛的老师和孩子们交流;学校有因离家太远住校的学生,学校条件有限,孩子们生活条件也比较差。安晓蕾对留守儿童感同身受,他能做的就是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关爱。支教时间过半,看着孩子们的目光,安晓蕾感到离去的脚步格外沉重。

“你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做什么样的事,我不知道,我无法给你们定下一个目标路,我想做的只有陪伴着你们一起在寻找的路上。”安晓蕾对他的学生们说。或许一年的任教时光不足以在孩子们的生命中留下深刻的印记,但是这点点滴滴的陪伴将永远伴随他们,他愿意是天上的一颗星星,在孩子们的生命中永远亮着,陪伴他们一路前行。

四颗 坚守

支教学生简介:徐春波,音舞学院15级音乐学专业学生,在杨桥中心学校(新楼小学)支教 。教学前班至三年级的音乐课(因为这里只有四个年级)

当被问及为何选择前往乡村支教时,徐春波说“能为孩子带去更加全面多样的课程,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素养及身心发展,能让孩子做到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为了这些祖国未来的花朵,徐春波放弃了悠闲的大三生活,而是选择了奔波在乡村支教的路上,为孩子们点亮一颗明星。

“孩子们见我们的第一反应,应该是好奇吧。” 当时是九月份,徐春波刚从南昌培训回来就去了支教受援地新楼小学,穿着印有支教志愿者的T恤。孩子们就好奇地围在他们身边问他们是干啥的?是老师吗?为什么穿这种衣服?一双双明亮的大眼睛澄澈地望着你,那是在徐春波印象里和孩子的初次相遇。“第一节课我记得是学前班的,当时就炸锅了,那叫一个能闹腾啊,打又打不得骂又骂不得,唉,折腾了半节课还好我的另一位搭档学体育的他有过代课经验,过来安抚了一下他们就好多了,后来慢慢的就行了。”说起第一次上课的经历,徐春波那是哭笑不得。虽然去南昌培训了但那终究只是培训,真正落实到如何上好一堂课对于毫无支教经验的徐春波无疑令他十分头疼。

徐春波总是忍不住向我们说起孩子们可爱的样子,比如教他们义勇军进行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候,他们可认真了,告诉他们唱国歌行队礼的时候要严肃认真态度端正,站姿要标准挺胸抬头收腹不许笑不许说话,一个个稚嫩的娃娃脸,又要他们像军人一般的标准统一化,也是够难为他们了。上课时,徐春波注重寓教于乐,组织孩子们进行男女比赛或者是分组比赛,给他们讲一些有关音乐的知识点比如节奏,音阶等,看谁学得快唱的好,很快这首歌的重难点就解决了。还有节奏游戏、拍手跺脚、传球游戏等,他与孩子之间相处的格外融洽。

提起支教快要结束时,徐春波望着他教过的孩子们笑着说:“最后,我要和孩子们一起唱那首我第一次教他们唱的《义勇军进行曲》。”也许彼此的人生路上无法一同前行,但是徐春波愿意化作那颗叫作坚守的明星,守护他和孩子们美好的回忆,一直前进。

五颗 收获

“支教这件事很锻炼人,无论是对于自己精神上还是生活上与人相处上都有很大的帮助,也能给那些留守儿童带去更加全面丰富的课程,带他们看看“大千世界的美丽婀娜”,对孩子们的身心发展 全面发展 生活上学习上都有很大的帮助。”这是所有支教志愿者们的心声。在这一年,他们远离城市,远离象牙塔,远离师友;在这一年,他们收获快乐、收获感动、收获成长;在这一年,他们成为孩子们的星辰,照亮前路,指引方向。(团委通讯团 胡薇薇 吴辉 袁林 周泽润 供稿)


审核:张远丰

编辑:刘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