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治理”学术交流会在宜春召开

发布时间:2017-12-13

本站讯(学生通讯员 郑丽 王克勤 陆犇)为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推进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12月7日至10日,由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宜春学院农村社会建设研究中心主办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治理”学术交流会在宜春召开。

8日上午8:30时,学术交流会在宜春学院政法学院会议室举行。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李酉潭教授、殷瑞宏博士、卢梅丽博士、姚祺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刘义强教授,江西农业大学朱述斌教授、黎敏教授、周波教授、杜娟博士、周连伟博士、徐征南博士,广西贺州学院张百顺教授、吕途教授,宜春市委原秘书长、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原党委书记、宜春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刘密教授,宜春市铜鼓县委农工部部长王强、宜春市明月山管理局妇联主任万苏春博士,我校党委书记肖华茵教授,校党委委员、罗政副校长及科研处、重点研究基地的专家学者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开幕式由中心主任聂火云教授主持。

交流会现场

开幕式上,我校党委书记肖华茵教授致辞,对出席本次会议的领导、专家学者和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对学术交流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肖书记说,中国共产党经历了19次党代会并有了今天的进步,在未来发展的规划中,生态文明是其中浓墨重彩的关键一环,他希望大家能够畅所欲言,为江西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治理多提宝贵意见。

随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海外农村研究中心主任刘义强教授主持了上午的研讨议程,江西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朱述斌教授主持了下午的研讨议程。

校党委书记肖华茵出席交流会并讲话

校党委委员、罗政副校长出席交流会

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李酉潭教授以《以生态主义为导向之永续发展:弹性素食主义的倡导》为题作主题发言,在报告中,他回顾了中国建立生态文明的发展历程,结合绿色政治思想和人类发展思维转变的理念,提出以生态主义为导向的永续发展路径,倡导弹性素食主义,并指出“两岸和谐的最高境界不只是两岸一家亲,应该是更具前瞻性的清风明月,共创美好家园”。李教授在报告中还提出了节制是人类最重要的美德的口号,引人深思。

李酉潭教授讲话

宜春市委原秘书长、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原党委书记、宜春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刘密教授的发言以宜春为例,通过“生态个性”、“文化信仰”和“农村生态与治理”三大板块,向与会专家学者报告了宜春的地理位置及文化底蕴。他认为,中国要变革,关键在农村,并通过一句“一个农村发展好不好,一看路,二看树,三看住,四看文明户,关键五看党支部”的顺口溜提出了建设村级组织的想法,不仅仅依靠党支部,还要依靠各村级组织发展田园综合体,建设特色小镇。

刘密教授讲话

我校首席教授吕爱清以《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为题,重点报告了昌铜高速生态经济带新农村建设规划,如规划范围、规划背景、规划目标、现状分析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昌铜高速生态经济带新农村产业发展优势,确定了村庄建设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重点建设区域,深入分析了农村公共环境建设的特点,及对规划保障措施、乡村振兴的思考。吕爱清教授的观点,紧贴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讲话精神,引发阵阵掌声。

吕爱清教授讲话

江西农业大学杜娟博士、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殷瑞宏博士和卢梅丽博士的发言分别以江西省、白洋淀、广西龙脊梯田为例,分析了一系列生态保育、扶贫开发观点,并提出了许多在特色发展上的建议。

杜娟博士讲话

殷瑞宏博士讲话

卢梅丽博士讲话

宜春市铜鼓县委农工部部长王强在报告中,以铜鼓县为例,介绍了铜鼓县基本情况并对农村生态的推进工作进行了汇报,他通过“齐心、治水、护林、兴业”的八字口号方针,表明了县委积极响应市委号召,努力以生态立县,争创国家生态县的决心。

王强部长讲话

重点研究基地周黎鸿博士的发言,从马克思主义中的辨证关系出发,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历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点。从本体论的维度看,人是自然的产物;从实践论维度看,人与自然是对象性关系;从人的发展维度看,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质上是人与人的关系。加强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有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发展,最后提出了人与自然要相互依存,人要尊重自然,才能得到自然的保护的观点。

周黎鸿博士讲话

在各位学者精彩的发言之后,上午会议告一段落,刘义强教授对上午的研讨议程进行了总结,并用“微妙玄通”归纳上午发言的话语维度,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经验和未来向度进行展望。

在下午的交流会上,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海外农村研究中心主任刘义强教授发表题为《中国农村治理的联结形态:基于历史演进逻辑下的超越》的主题演讲,他从中国乡村的历史治理,家户制度的历史变化,乡村中政治服务下移三个方面分别作了系统阐述。刘义强教授认为现代社会的多元性决定了治理的复杂性,推进乡村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不能仅着眼于当下,更需要从历史的脉络中梳理有利于推进治理的要素。治理是一种要素的集聚,更是一种要素的联结。在农村社会的封闭状态下,形成有效治理的关键在于稳定性联结形态的构建,而在开放条件下,往往消解性力量大于联结构建的力量,难以形成一种稳定性的联结形态,以保证治理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未来农村社区的治理,不在于构建某种单一的联结形态,更重要的是构建一种复线的弹性联结,这是一种多层次、多样化的联结形态,这是对农村治理现代化路径的有益探索。

刘义强教授讲话

江西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朱述斌教授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现代农业新业态》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从部门、产品、组织、技术、外贸、布局的结构矛盾六个方面来剖析当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并提出第六产业的理念来培育现代农村新业态、推动农村产业振兴发展,其创新性思维赢得与会学者一致好评。

朱述斌教授讲话

广西贺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百顺教授考察分析了农民政治参与广度、深度、效度的三维空间,认为农民政治参与的三维空间有利于科学认识乡村治理中农民政治参与发展规律,构建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综合评价体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张百顺教授讲话

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江西农业大学周连伟博士就大学生村官创业倾向与压力研究,对大学生村官创业的现状表示出担忧,并运用案例实证分析,表达了对加强人才引进的迫切希望。

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姚祺博士以社区资源为切入点,探讨社区基础设施、社区成员参与和社区发展的社区营造等研究社会发展的新兴角度,尝试以台湾司马库斯部落的社区营造为个案,分析灵性资本如何在偏远部落社区的营造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宜春学院政法学院副院长涂平荣副教授认为,善治思维下,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建设成为现代基层治理的核心内容。首先,基层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是实现良政到善治的催化剂;其次,善治思维和基层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是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再次,善治思维和基层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是治理现代化的的六个层次维度;最后,加强基层领导干部善治思维和能力建设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效路径。

重点研究基地贺冬博士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探讨民国时期青藏地区基层政权建设研究,他首先简要回顾了民国时期青藏地区基层政权建设的演变历程,指出民国时期青藏地区基层政权建设呈现出强控制性、强政治性和强经济性等鲜明特点。他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基层政权建设稳定了民国时期青藏地区政治局势和社会秩序,但也加重了人民的赋役负担,带来了族群冲突与民族隔阂。

贺冬博士讲话

江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要研究基地宜春学院农村社会建设研究中心主任聂火云教授在研讨中,对薄弱村庄的社会治理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对快速城市化带来的村庄消失表示出深切地担忧。如人口的净流出带来乡村社会治理主体的弱化,集体经济薄弱带来乡村社会治理资源的稀缺,文化过渡断层带来乡村社会治理观念的冲突,腐败问题频现带来乡村社会治理合法性削弱等,可见,当今农村治理能力弱小,社会自治组织难以培育,这些不良因素都对薄弱村庄的社会治理提出了严峻考验。

聂火云院长讲话

在各位学者精彩的发言之后,会议接近尾声,朱述斌教授对下午的研讨议程进行了总结,他非常高兴各位学者能从不同角度阐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治理,并对未来农村发展进行展望,认为未来农民与市民没有界限。

最后,聂火云教授对整天的研讨会发言进行了总结讲话,他说, 17位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为本次研讨会划上了一个圆满句号,对参会人员表示了最诚挚的谢意。17位与会专家学者的精彩报告极大地提高了研讨会的学术品味,取得了丰硕成果,对深化我校农村社会建设研究中心学术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会议得到与会专家的大力支持,不仅在学术上进行了非常成功的分享和交流,还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取得了圆满成功。

参会领导专家学者合影

审核:贺冬

编辑:刘海兰